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饥饿的女儿》_读书笔记_700字

《饥饿的女儿》_读书笔记700字

读完这本书后,我突然想问自己什么是历史?我们现在所学的历史,不就是皇侯将相、亦或集一大推精英人士为自己撰写的纪实/部分纪实材料,所以在这样的历史长河中是没有温度的。而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记录历经某段或某些段时期的心路历程,这是属于每个个体的历史,这样的历史更贴近生活,更有血有肉有温度。所以从后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特殊时代背景下,作为被“巨轮”碾压的个体,母亲的反抗自己命运、追求与妥协爱情的交织,便已注定了六个小孩命运曲折的开场,在故事情节向前推进中,每个人物慢慢灵动起来,成为生活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身边的某个人/某类人;在时间维度上,将一系列政治事件串联起来,土改-内战-大跃进-三年大饥荒-文革(武斗、肃反)-改革开放-6.4,作者很巧妙地借着文中的一个茶馆的变迁,将这个过程隐喻其中,所以茶馆反复出现多次。作者尽管在文中,大段大段心理描写,很多也许是“本色出演”,但这些也足以触动关于人性的思索。我感触书中还有一个“责任”将所有的人串在一起,母亲为了养活一家人,感情屈服于责任;生父为了责任或者救赎,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给自己的“女儿”攒钱;养父为了维系家庭的稳定,甘愿承担默默无闻的角色;而下一代子女中,二女保卫家庭稳定而防御着外来因素的干扰(拒绝六六生父生前的请求),其余子女便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生活大海中沉浮不定。感触最深的是“三姨夫”死前的状况经历,在都追求基本生存条件下,人会变为纯粹的动物,而泯灭了人性。换做谁,谁有保证不会成为那个谁呢。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