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纪念版)》_精选读书笔记_1200字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纪念版)》_精选读书笔记1200字

历史没有什么可以反对的,而正是那些敢于反对现实的人铸就了后人无法否认的历史。

国之谋变,尽其浩荡四十年,唯大国之可见。

前日特地去国博看了“改革四十周年”展,仰头即可见曾经伟人的“指点江山”,满眼的旧城记忆与今非昔比,这样宏大叙事的场景,满满的国之自豪感更是应景。在这里,改革的四十年是伟大的、成功的四十年。

只是,仰头久了总归会累,低头看看《激荡三十年》,才叹:改革的四十年甚是激荡。改革是姓“社”还是姓“资”的硝烟,从未从江面上散去,只是实质性的经济变革如水底之群鱼,仍在坚定地向前流行。曲曲折折,有黑有白,有生有死,无法划界的灰色才是历史真实的模样。比起简单的溢美之词,崩溃、重构、革命、进化、征服、发展这些词赋于一段历史更为动人,那些曾经让人痛过的伤疤才是最令人瞩目的礼物,于国如此,于人如此。

伟人沧海一笑,激起滔滔两岸潮。而真正搅动中国时代浪潮的,却是那一群不甘穷困,在政策边缘游走,时不时伸出左脚试探的底层人物。过去的四十年,意识形态与商业浪潮在中国激烈交锋,在中国红色的土地上诞生出来的“第一批工商个体户”、“第一批专业市场”,“第一批私人公司”在每一次的观念交锋之际,都成为千夫所指的众矢之的,但也是他们撑起了决定中国命运的经济转轨。中国的农民从未缺席,在中国旧体制最疏于防范的地方,一群农民捣鼓出来的乡镇企业搅动出了一波波巨浪侵蚀着国营企业,那些试图寻找政策保护,囿于“工人是工厂的主人”观念的老牌公司注定将持续沉沦,最终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80年代初,国务院曾严控农村劳动力进城,严控农业人口转为非农。如今,却已是非农羡慕着农业户口的时代。未来,劳动力流动的进一步自由化,也将为中国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90年代,基层工作者最害怕的是宣传计划生育,如今,却已变成了鼓动生育。

国家一直在变,为什么不多点信心呢?

如邓小平所说: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

一以贯之,我们需要的是时间。只是喊着理论指导实践的同时,却不应该让其束缚了实践。

最后,众多风云人物,我却记住了一个最被人遗忘的“失败者”。陈春先,一个当时中科院最有前途的科学家,却选择下海在中关村的一个仓库的一角办起了国内第一个民营科技实体。如今中关村高楼崛起,而他已无人记起。他没有当好一个科学家,也没有当好一个企业家,他投下去的石头沉入海底,却也曾激起一圈圈涟漪,刻入历史的海里。

谁说一定要成功呢?历史从不以成功论英雄。

他说:“我觉得每一代人只能做他当时认为最重要的事。人活着总要做点事,做了这件,也许就要放弃那一件。我做事从不后悔,即使做了较为愚蠢的事,也不后悔,因为时间总是在往前走的。”

谁说一定要做对的事呢?对错本就无人可知,无人可论。

最后的最后,微信读书显示,我用了一个月里的“12小时31分钟”读完了中国的三十年。可笑。中国的三十年,从不会被读完。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