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一本书读完生物进化的历史》_读书笔记_900字

《一本书读完生物进化的历史》_读书笔记900字

为了完成我的第一篇生物论文《论人类脊椎的发展历程与影响》而化了近二十个小时老老实实啃完了,确实纠正了我很多认知谬误,比如
我一直以为哺乳动物只有史兽亚纲,后兽亚纲和真兽亚纲三个支线
以前我一直以为角石和鹦鹉螺是分属两个亚纲,所以对文中鹦鹉螺在奥陶纪争霸提出了质疑,后来查阅资料,其实角石隶属于鹦鹉螺,是我的谬误
文中提出的脊索动物起源于棘皮动物的猜想确实令我惊异,但是回想了下棘皮动物的演化路线,我还是更倾向于我们的祖先与棘皮动物有一段趋同进化的过程
但是,作为为我的论文提供思路来说,文章对于猿类和人类的演化过程一直在说脑容量,基本只字不提脊椎,我并不相信人类和人猿的脊椎没有巨大变革
并且在脊索动物向脊椎动物演化的过程中,古虫动物门毋庸置疑起着至关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而文中一句话似是而非的带过了,甚至根本没提古虫动物门这个词
再者就是广翅鲎和房角石称霸的先后问题,古生物学随着化石和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相关推论会持续变动这点毋庸置疑,但是广翅鲎和房角石的先后顺序如果我没记错文章中是广翅鲎在前,房角石在后,而实际上的资料显示,应该是房角石先称霸,在奥陶纪大灭绝里巨型房角石灭亡广翅鲎才取而代之
最最重要的就是三叶虫的演化过程,这里我实在是没找到能很好的支持三叶虫能演化为蜘蛛一类的文章,并且三叶虫的演化树也是在二叠纪末彻底断层,三叶虫在特化的路上走的实在太远,如果说鲎和他有亲属关系,那最多也就同门罢了,不可能有三叶虫的种在晚期能逆向演化再加入螯肢亚门
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髓鞘,这个在脊椎动物称霸的进程里,起着近乎决定性作用的装备,竟然被彻底的忽略了,髓鞘把神经传导速度从两三米每秒提升到两百多米每秒,这近乎决定性的影响了中生代为何只有脊椎动物能到达几十米的大小,如果一个昆虫长到四十米,那么从它决定行动到挪动触手甚至可能要二十秒,体型越大,就意味着身体守着越多的资源,意味着越多人会盯上你,所以一旦身躯超过一定大小,神经速度跟不上反应,就必然会被瞬间淘汰,所以即使史上最大的昆虫也就两米左右,髓鞘也同时保护了脆弱的神经束,他对后世脊椎动物的影响,不亚于三胚层的出现对动物界的影响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