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退步集》_读书笔记_1900字

《退步集》_读书笔记1900字

还是回到书本身吧,阅读的过程中,总是想到很多,但是最后写出来,永远只有在写的那一部分,所以,不得不说,对于这种写作,几乎都是很瞬时的记录。

这本书总共分为几大部分吧,绘画、访谈、城市、评议、影像和教育,与其专业相关的部分,自然,写得十分具有专业性,专业到看起来真的有点费劲。绘画自不必说,先生本业,对于绘画种种心得体会,以及国内外各种同行细数家珍,而对于我这个绘画的外行,自然只能看看热闹了。访谈部分还是精彩的,先生性格直爽,妙语连珠,短短的回答,虽然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但是短句的好处也在于短,你可以放入更多自我的理解。城市篇,北京和上海吧,建筑,设计,规划,行政与权力,房地产之类,不过,对于全国各城市间的差异越来越小,倒是,幸与不幸吧。幸在于,小城市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市民们拥有更现代化的生活,但是不幸也在于此,所谓现代化,就与幸福相一致吗?恐怕不尽然,大家都说,觉得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像以前那么亲密了,也觉得幸福感没有以前强了,这些想法也已经不是个例了。只能说,或许,这是生活方式的进步太大,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吧。评议部分,很多都是对专业画家的作品的评价与展开,过于绘画性,就不是很懂了。(好吧,不懂的东西有点多)。影像讲摄影,将中国的绘画教育中,影像教育的缺失,影像、绘画,电影,种种艺术形式,早已相互交融,而对于视觉的基本感知和体会,可能是所有这些观看艺术形式的基础。

最后的教育,必须,单列一段,表达对这个话题的我的重视。书中谈到的很多很具体的东西都是丹青先生在美院2000-2004年的经历,最终得出的感想。而我没有,因为我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所以,可能我也只是如丹青先生在书中所提的,被教育制度,磨损掉朝气、锐气与志气和青春活力的普通的学生,走上了一条看似光鲜,实则,福祸难料的道路。

制度会埋没人,也会使人坚强,靠自己奋斗,别指望其他。

以我所知,有那么一类调皮聪明的青年,走上正道后,脸上的神情会庄重起来,并逐渐培育自己的信念和勇气。

这两句话,想必,是丹青先生对在教育体制下挣扎的我们,最好的鼓励了。社会环境就是如此,没有什么好抱怨的,真正的反抗,不是天天大喊,而是,沉默,沉寂着,去做自己的努力,不管这份努力,是想去做什么,不要堕落,不要消极,好好奋斗,好好拥有一个青年人,该有的样子。适应社会,但不要沉沦于社会,坚定而庄重地拥有一个稳定的自我。

至于教育,中国的教育,像先生所说,病药同体,所受的影响因素太多太多,积重难返,所谓的教育改革,很多时候,也只是流于表面,根本上,我们可以说是国情如此,但是,不能每件事,每个方面,都用国情做挡箭牌,所谓的教育改革者,是否真正地,去就这个国情本身,去做了思考,去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才是更重要的。

千百年的传统教育,有利有弊,利处在于,作为一个泱泱大国,没有像任何一个西方国家,稳定而长久的宗教传统,所谓的民主与法制,建时尚短。但是,在经过如此多变革之后,国家没有过于脆弱地分崩离析,反而有种各民族大一统,和谐相处的趋势,这一切,都是因为千百年的儒家传统,承担了某种宗教的角色。但是弊处也正在于此,在全球化浪潮如此迅猛冲击的今天,日益贫弱的国学传统,作为大坝的角色,还能顶住多久,更何况,大坝本身,已有白蚁在内,岌岌可危。大家心里的很多传统,已经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中,不断不断得被弱化。中国人未来百年信仰的归处,是所有社会学家心头的难题。别的不说,就说本月以内,我所见的,各大高校内,各种师生乱象,学术造假,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性侵,恋爱乱象,有时候也真的感慨,是真的世风日下吗?科技迅速奔驰向前的今天,生活越来越满足,大脑不断不断追求快感,幸福,我们失去的,又到底是什么呢?当然,这个问题我无权回答。

前段时间,听了《晓年鉴》的最后一期,他说,他知道如何度过自己的下半生,也知道,自己可以独善其身,以及如何独善其身,但是,作为一个被教育的人,他有着自己想要去背负的东西,使命或责任,就像最近看的比尔盖茨的视频,当然,他们都是拥有巨大的社会资源的人,有些事情,是你的义务。但是,这样一条道路,有多少人愿意走,怕是又另当别论了。所以,不管我自己意欲为何,我内心永远诚心敬佩他们,他们以一己之力,承担了很多。以前想过,历史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以前一直觉得,历史当然是必然的,整个世界,一定是按照了很完美的内在规律在运行的。但是,在历史规律的驱动下,我觉得,很多时候,个人的努力,挣扎与奋斗,是不应该被淹没在这样一句简单的历史是必然之下。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