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了解的冷门知识:再冷门的问题也有最热闹的答案》_精选读书笔记1800字
不能迷信权威
忽略埋没成本
也关注失败者
百人参与则有九十九人可能会亏,很多人却偏偏认为自己就是那天才又幸运的1%。
人们总是更倾向于以结果判断决定,而不是当时作决定的过程。其实,结果好不一定意味着当时所作的决定就是对的,结果差也不一定意味着当时所作的决定就不对。
人们倾向于认为一些空泛的、笼统的描述更符合自己,即使这些描述是随机选取的。
考虑一下密集物体恐惧症的症状,大致有以下几点。
症状1:体积大、数量少的不怕。引起密集物体恐惧症的首要条件是密集细小。
症状2:四方带棱的不怕,可怕的是圆点带状的。
症状3:错落散布的比挤成一团的可怕。
症状4:与背景对比越鲜明越可怕。
症状5:越有立体感越可怕,凸出的肿包或者凹进的空洞比平面可怕。
症状6:有大有小的比大小一致的可怕。
综上所述,激发密集物体恐惧症的条件是密集、细小、圆形、错落分布、颜色鲜明、有立体感、大小不一。
新南威尔士大学白奇博士认为在书写表达的过程中,人们可以自由表达内心的情绪情感,书写的过程就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反之,主动抑制情绪则会引起自主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唤醒,长此将成为一种慢性、低水平的压力源,影响身心健康。书写表达减小了情绪抑制,因此可以减小个体的压力水平,改善身心健康状况。
书写表达可以帮助个体组织和重构创伤性记忆,形成更加适应的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认知。此外,书写表达可能为消极情绪的宣泄提供了一种安全而简便的方式,多次反复将某一情感性事件暴露出来,减少人们内心的压力。
错误是无处不在的,任何事情都可能出现失误,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在出错之前假设可能出的错,尤其要注意那些自认为最不可能出错的地方,要么找出来纠正,要么盯紧,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简单地说,对于世间一切壮观、华丽或大声的现象,我们往往会高估它们出现的概率;而无声、无形的一切,我们总会低估它们出现的概率。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是剧本式思维的,而不是量化思维的,所以,我们的大脑更容易接受壮观、华丽或大声的东西。
损失规避”:相同的一样东西,人们失去它所带来的痛苦要大于得到它所带来的快乐。人们往往更在乎“失”,损失要比同样多的收益对我们的影响更大,因此,人们也就有意无意地尽量避免“失”,这就是损失规避。
如果你帮过一个人,你会因此而更喜欢他吗?虽然听起来不大符合逻辑,但答案很有可能是肯定的。原因很简单,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更倾向于不改变原有印象或意见,因此,当我们帮助一个人以后,往往会倾向于收集这个人的正面信息以证明这个人是值得帮助的。
故事背后的思维错误就是禀赋效应,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即我们总是感觉我们所拥有的东西比我们没有拥有的更有价值。换句话说,当我们出售某物时,我们要求的钱多于我们自己愿意为它支付的钱。
团体迷思是从众心理的一种特殊情况,是指团体在决策过程中,由于成员倾向让自己的观点与团体一致,使得整个团体缺乏不同的思考角度,不能进行客观分析。
睡眠的九大恶习,分别是睡前生气、剧烈运动、过度思虑、饱餐饮茶、强迫入睡、习惯赖床、被子蒙头、张口呼吸、对着风睡
即使我不帮忙,也会有别人帮忙”的想法。这其实是一种依赖别人的想法。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林格曼效应”。
原因就在于周围人。周围人越多,人越会淡化自己内心提供帮助的责任感,同时,连未提供帮助而形成的内疚、羞愧的感觉也随之一起淡化。所以,当周围人越多的时候,人们就越容易坦然地“冷眼旁观”,既不伸手帮助,又不会感到羞愧。
这些事实尽管让人感到沮丧,但却说明了人在危急状态下表现出冷漠无情、不愿提供帮助的真正原因。
如果我们的一个物品被人夺走了,就会认为失去的物品更有魅力,这种反应在心理学中称为“罗密欧朱丽叶效应
平衡和行走不足以让鸽子点头,鸽子之所以“点头”与保持视野稳定有很大关系。
。金丝燕第一次筑巢时,时间充裕、身体健壮,燕窝基本全由唾液组成,质地最纯净。在古时这样的燕窝被称为“官燕”,专门用来进贡。
鸟儿为了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不得不再次筑巢,但是繁殖季节在即,大量唾液也被消耗掉,于是,鸟儿便用羽毛或草茎作为材料,并以唾液黏合起来筑巢,这样的燕窝被称为“毛燕”和“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