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录(最新最全译本)》_读书笔记800字
存在主义课上第一堂课老师给的节选,英文版是打乱根据主题重排的,比如order,vanity,反而让我觉得摸不着头脑,找来中文版难得的思路更加清晰。
但我其实一直在问自己,帕斯卡尔和存在主义究竟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一本为基督教辩护的书������成为了存在主义哲学课上的第一课?
浅薄地谈谈一点体悟:
首先是存在主义是什么。用牛津的存在主义指南的归纳,存在主义有以下五种主题:
1,存在先于本质:你是你的选择的结果。
2,时间就是生命本质 (time is of the essence):时间并不能被测量,个体不同的体验,时间并不相同。
3,人本主义:以人为本,寻找生活的意义,反抗非人性的异化。
4,自由/与责任:你的个体选择,不能被任何道德标准所框住,你的选择创造了你。但你对你的自由负有责任。
5,伦理思考是终极命题(ethical considerations are paramount):每个大家都有自己的理论,但是总体理论是探寻我们个体与社会的伦理真谛。
帕斯卡尔的人本主义非常明显,整本书就在讨论人,上帝,人和上帝。最有名的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就不赘言,他讨论到人和虚无之类的关系反而更引人深思,比如:
让我们认识自身的界限吧;我们确是某物,但并非所有事物。我们存在的天性阻碍了我们对从虚无中产生的最初起源的认识;我们存在的渺小蒙蔽了我们望向无限的视野。
事实上,在自然界中人到底是什么?与无限相比他是虚无,与虚无相比他又是一切,他是介于虚无和整体之间的存在。由于他与这两个极端之间相距甚远,对他而言,事物的归宿和起源都隐藏在一个无法逾越的神秘之中;他既不能看见自己出身的那片虚无,亦无法看清将他吞没的那片无限。
萨特是很明显地在讲这世界多么恶心无意义多么虚无而我们依旧要努力活出意义。帕斯卡尔与其说是皈依了基督教(虽然从这个角度看他和尼采站在了完全相反的立场),不如说是他用一种高于Da sein的东西企图弥补我们无法弥补无能为力的虚无。
然后我就从缝隙里努力地看到了存在主义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