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幸福的好教师:名家名师教育访谈》_精选读书笔记1600字
2020鼠年的伊始,一场声势浩大的新型冠状病毒将我们大多数人“锁”在家中,打开微信读书,开始一场阅读,用内心的丰腴抵消一些新闻报道中的残酷与哀伤。这个春节,教育相关的书籍主要阅读的是这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朱永通主编的《做幸福的好教师:名家名师教育访谈》。主编将与我国19位教育界名师名家的对话记录下来,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篇从微观角度讲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处、教师的站讲台与修炼之道等内容,彰显一个幸福教师最受感动的一面;下篇从宏观角度讲述了教师的四个境界,教师应该坚持的人生价值、应该欣赏的生活意义、应该具有的品质等方面,向读者传递着“幸福”老师感触。
我对名师们多次讨论到的“好老师”这一词比较感兴趣,何谓好老师?有人说:“从心底里爱孩子,认真给孩子们上课,喜欢自己平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好老师。”有人说:“好老师必须做到爱生、读书、实践、反思。”也有人说:“一个好老师,应该具备两个魅力:一是学科魅力,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二是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还有人说:“好教师具备的四个境界是德+能+智+魂。无“德”不能当教师,无“能”不能当好教师,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当教师需要智慧也需要有师魂。”
所以,当好一名老师多么的不容易啊。我的体会是,我们新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要知错,但不要怕错,要自信也要沉潜。在挫折面前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只要我们一直不断地在行走,在积淀,在成长,对专业发展有一颗永不知足的心,距离成为一名好教师会越来越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成为学生爱戴的教师,那你就要努力做到使你的学生不断地在你身上有新发现。你要像火一样地惧怕精神的僵化。”
当然,书中也有一些关于课堂上的一些“干货”值得学习。比如说上好一堂好课教师需要做到“目中无人,目中有人”。“目中无人”里的“人”是听课者。即使教研员、专家同行们济济一堂听课,执教者也必须淡定自若,视而不见。“目中有人”是指授课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在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教师定不能把自己当演员,把教学当演戏,把学生当道具。需要实实在在上课,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对待不同发展层级的学生,给“学优生”以思想,给“中等生”以方法,给“学困生”以基础。
对于“满堂灌”一词书中有教师提出新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中不必回避“讲”,有时“满堂灌”比起提一些所谓“启发式”的琐碎问题,有价值得多。如果你所“灌”的,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你“灌”的方式是有趣的和有启发的,为什么不可以“灌”?如果学生通过讨论什么都能明白,就不需要老师了。教育的第一任务就是要让人变得聪明,让人的心灵丰满美好。在美术课堂上,有时候不是学生缺乏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是我们没有教他们打开想象的方法和学习动手的方式。我想在美术课堂中,并不是把每一位学生培养为画家,而是让孩子拥有终身受益的审美能力和喜欢的美术种类。让孩子真心喜欢上美术的方法,就是哪个孩子画的好,把作品收集起来并进行展示是最鼓励人心的。
同时,书中多位名师强调了阅读对其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所在。读书,是一颗心灵聆听另一颗心灵发出的“声音”,并努力与之对话的过程,这是每一个人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生命不息,读书不止。
初为教师,走上讲台,在一开始内心必定是忐忑不安的。我相信每位新教师在入职时都在心底暗下决心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累积多一些幸福感,成为一名幸福的好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积蓄有益于生命成长的积极、正面的力量,教育生涯一定会越走越宽。一名教师若能让学生因为今天有他的课而满心期待,充满快乐,他同样也是幸福快乐的。我想,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成为一位“明师”,有智慧有见识幸福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