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教育箴言》_读书笔记1700字
杜威在我国教育学的历史中,被评定为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之一,卡在赫尔巴特和卢梭中间,现代教育学代表人物,最主要的贡献是讨论了民主主义和教育的关联,达到了统一,另有教育无目的论,教育就是教育本身,强调在做中学,我的理解是归类为后来的一种实践教育学,也就是实用教育学,把学校比喻成社会的一个雏形,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批判学校学的东西和社会有所脱离,应该和社会并轨,形成统一,在实践中学习,我的理解是劳动教育,在做的过程中产生实际的疑问,然后再推导到生活中去,如此循环,无穷尽也。另外,杜威的三个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和经验中心,在书中也多有提及,学生中心这点可谓得到各大教育家的肯定,如我国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不过,陶是杜的学生,但是这个学生本位的观点,的确是符合教育的基本理论的,在现在我国的教育现状中,在学校,是教学规划本位,老师和学生都不是本位,在家庭教育中,经常是父母本位,以父母的见解,观念,感受为本位,所谓的溺爱,那不是孩子本位,因为那使得孩子变成了更不好的自己,家庭也是更不好的家庭。
活动中心,指的是学生要在实际的活动中去思考,引发问题,并且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抽象的符号定义以及公式等等,新东方曾经有一个教学法,叫做七步落地法,其中第一的就是导入,导入有考试导入,实际情景导入,以前的知识导入等多种方法,杜威强调的是讲解新知识的时候,导入以前的知识都不算合格的导入,而是要和学生以前的生活经验有所联系,这点,经典的确就是经典了,说的很到位,我身边认同,杜威说过,要改革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教材问题,教材要贴合学生的经验,而不是让他们感觉校园内所学的东西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没有联系,从而形成巨大的冲突,让学生感觉学习没有什么价值。第二的是老师对于教材的理解,文中有断言,如果老师不能把自己相对成熟的看法以及较为广阔的知识刺激学生去体验,去实践,那么这样的老师有什么用处呢?这点我是赞同的,老师主要是提供刺激以及合适的引导,这种合适指的是既不能太多,也就是我们现在很多教育书说的直升机式的管教,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说到了关于经验和经验规则的事情,如果孩子在不能理解各种品质和规则的年纪,被灌输了太多的这类东西,那么就会对学生本身的成长形成压抑,应该等待学生自己有所启发的时候,有一点经验起码是累积到了一些相关生活体验的时候,去接受这些规则。也不能放任自流动,自生自灭,放养式的教育在我国现阶段也是有很大的受用群体,所谓的放养,最起码应该是保证了环境的改变和塑造,提供了好的环境,以及在关键时刻的强有力的支持和引导,否则,放养价于自生自灭。
最后说一个经验中心,这点对我的感触很大,里面有大量的篇幅描述了经验不是和科学对立的那种经验,而是可以不断生活的经验,也就是否定了墨守成规的那种小经验,在这样的论述中,让我明白了一个事实,哪怕我们的科技发展到了今天,强调创新,人人都曾有一个梦想做科学家,我们是用二元论否定了经验的,要创新就不要经验,尤其是我国经过了闭关锁国的清朝,然后八年抗战胜利后,我们走过的大跃进时代,超英赶美,全民大炼钢,2019年的中美贸易战,被掐死了芯片这一工业的顶端产品供应后,我们在一次感觉到了我们要新,要创新,没有错,但是我们是否忽略了,创新并非是沙中建塔,并非是空中楼阁,我们的教育下的学生,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拿工科来说,我们累积了多少动手操作的经验,我们累积了多少设计的经验,我们又累积了多少,要成为创新人才需要的人文素养,这一让我们走得更远的伟大精神食粮呢?
大学的时候,我参加演讲比赛,我们的题目是我们如何回报祖国,我提出了我们工科学生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开拓创新,科技强国,结果下面自然是一片哄堂大笑,那是大学一年级嘛,大家普遍处于刚放监的状态,值得同情和理解,包括我自己。人类,是一种多么依赖自己的经验的物种啊,铭记杜威提出的这个常识问题,人也就朝着智慧的路线,前进了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