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2》_读书笔记1500字
军人政治和官僚政治有很大的不同。在讲官僚政治的时候我们说过,设计官僚系统的一大目标是稳定和平衡,采用的是多头管理的办法,办一件事情要经过好几个部门协调,每个部门还有其他的机构负责监督。
但是军队的管理系统正好相反,要求简洁高效,用的是单线管理,每一级将领都可以全权指挥他的部下,下属没有任何质疑的余地,这样上级的命令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贯彻到基层。否则在情况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要是两个将领还互相制衡,还在那儿互相扯皮,这仗就没法打了。
军人政治在战场上如鱼得水,但是到了政府机构里就暴露了大问题:将领手中的权力没有人去制衡,当将领有二心的时候,很容易起兵造反。五代十国在短短五十年里就出现了五次政权更替,全是由军人政变造成的。
降服突厥,这是李世民的武功;玄奘译经,这是李世民的文治。以此为标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达到了高潮,举国上下都是一派繁荣景象。谁承想,唐朝灭亡的种子也在此时被埋下了。
“冗兵”“冗官”“冗费”,用低效率拖了国家的后腿。这还不算,随着科举制度的日渐完善和发展,宋朝的统治者们又面临一个新问题:党争。
当时在文渊阁工作的人,头衔是“文渊阁大学士”,一般被称为“阁臣”。在古文中,和皇室有关的词汇,常用“内”来称呼。比如“内庭”,指的是皇宫内院;“内园”,就是皇帝的御花园。这个文渊阁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就被称为“内阁”。
席地而坐是有规矩的。在正式场合,比如会客的时候,应该采用“跪坐”的方式。也就是跪在地上,臀部坐在自己的脚后跟上,上身直立。如果不这样坐,会被认为非常失礼。跪坐具体的样子,可以参考三国题材的影视剧和日本的古装片。
跪坐的时候,人的膝盖是在身体前面的,所以有个词叫“促膝谈心”。“促”是靠近的意思,“促膝谈心”的意思是说,两个人跪坐说话的时候,膝盖离得很近。说明这两个人靠得非常近,说的都是一些私密的心里话。
席地而坐的时代,桌子也很矮,相当于现在的矮几,称为“案”。有一个成语叫“举案齐眉”,用来形容夫妻互敬互爱。这里的“案”是食案,就是吃饭的时候用的小饭桌。在宋代之前,人们吃饭是分餐制,哪怕一大群人一起吃饭,大家也不公用一个桌子,而是每个人面前有一个小食案,上面放着自己的那份饭菜。
因为采用的是分餐制,所以食案的体积不大,有点儿像现在的托盘,双手就能捧起来。“举案齐眉”说的是妻子给丈夫献上食物时,双手捧着食案举到了眉毛那么高的位置,表示恭敬。想象一下这个姿势,只有在妻子和丈夫都跪坐的时候才比较合理。如果妻子采用的是站姿举案也不是不可以,但那就太考验妻子的臂力和腕力了,手一哆嗦就把一桌子菜扣到丈夫脑袋上了。
清朝的国家政策是“满表汉里”。也就是说,在表面上处处维护清朝统治者的地位,剃发也好,使用满人的礼节也好,旗人拥有种种特权也好,都是在清除汉人的自大。但是在内里,清朝其实是一个完全汉化、采取儒家制度的社会,和汉、唐、宋、明没有本质的区别。
宋体字”其实是在明朝出现的。宋体字大量采用直角,是为了便于工人雕刻,笔画横平竖直,在印刷粗糙、油墨不足时也容易辨认。现在,宋体字在书籍和电子出版物中仍被广泛使用。
给中国历史带来深远影响的,是雕版印刷,而不是活字印刷。铜活字在中国大量使用要到清朝末年了,用的还是从西方人的手里学来的技术。这个技术,是一个叫作“古腾堡”的欧洲人发明的。
说古腾堡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因为他攻克了金属活字印刷的各种技术细节,他使用螺旋式压印器代替手工印刷,增加了印刷的效率,让活字印刷真正实用,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中国人比西方人使用活字印刷的年代早多了,为什么到了清末还要向西方人学习印刷技术呢?所学的,就是这些技术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