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天秤星座》_精选读书笔记_2400字

《天秤星座》_精选读书笔记2400字

历史小说家大约是将一颗同理心与巨大空间的想像力大脑沉浸在大量的访谈、调查与生活细节之中,经过沉淀发酵,酿制出一部值得品评与欣赏的作品。

很久之前就购买了实体书,然后就在书架上睡大觉。查出来是所谓译林版,扉页上赫然提写着1997年6月5日购于古今书店,价格是16元人民币;韩忠华译,郑克鲁作序。郑先生将这部作品归为政治小说,并认为是美国四年一次大选之政治大作战的余波和延伸,20年前人们的看法也是千奇百怪。

关于刺杀肯尼迪,libra应该是该题材的首部重要作品吧。Oliver Stone的JFK完成于上世纪九点年代初。我所喜爱的小说家Stephen King所写的11/22/63完成于2011年,算是跨世纪的作品了吧,但味道已经全变了。

Don DeLillo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作家。看他写的Libra,就像我们看黑白片里的革命战争,带着那个时代的天然的勇敢坚毅与视死如归,以后再优秀的演员也演不出那个时代特有的气质与气场。Don DeLillo就属于美国那个动荡、敏感、鬼影重重的年代。全球范围内,美苏争霸和刚刚过去的导弹危机让各路精英都惊出一身冷汗,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一位优秀的工程师要在自己家里挖一个大地下室,储备大量食物与饮水,甚至让自己的孩子习惯于地下的生活。那是当年那场核弹危机在人们脑子里留下的后遗症。连库布里克也塑造了那位遇到核战危机就像打了鸡血的奇爱博士。美苏争霸在当时,苏联是强势与进攻的一方,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震撼着全世界的人心,而政治优胜劣汰的残酷斗争中胜出的斯大林更是集战略智慧与个人魅力于一身,可惜身后却人才凋零,一代不如一代。而美国则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混乱之中,各色人等的意识形态混乱不堪。从DeLillo描述的美国南方,包括迈阿密、新奥尔良、达拉斯等的环境来看,无论官方、FBI还是CIA以及退役军人,资本主义的纸醉金迷并没有让人民产生足够的信心。李H奥斯瓦尔德,一位教育低下的小混混,却一心钻研马克思主义,然后认为自己是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但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而书中涉及到的一些多重身份的角色(估计大部分来自沃伦报告),更是在意识形态到生活状态上千奇百怪。最后演变出来的故事,一切经皆有可能。

Lee H Oswald,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天秤座的小混混。按照作者对天秤座的理解,天秤座追求一种生活与关系的平衡,但因为追求平衡,所以他总是在寻找这个世界上的不同流派与生活方式的中庸之道,而且容易受到来自各方的影响而改变和调整自身。处在世界两强争霸的旋涡里,处在两大意识形态对立的风暴中,我们渺小、真诚、探寻、希望此生有所成就的Oswald会如何呢?性格决定命运,Oswald先是以并不聪慧的天分在图书馆里自修马克思主义,然后是加入海军陆战队驻扎日本厚木,在那里经过了思想上无出路的苦闷与自杀未遂,终于如愿以偿地来到革命的圣地前苏联。在经历了克格勃的搜刮之后,成为一名光荣的劳动者和收音机厂的工人。他爱上了当地姑娘玛丽娜并与之成婚。然而,很快感受到对苏联体制的不满和非祖国环境下的沉郁,他想方设法想回到美国,并且成功了,还带着自己的俄国妻子和幼小的女儿。美国大度到没有追究他背叛的责任,反而给他提供了回国的财务资助。这一结果似乎非常可疑,我们也很难探测其中进一步的密约与交易。但显然美国政府秘密机构并没有忘了他,反而有不少人在以各种方式打他的主意。在美国居住在沃思堡和达拉斯的Oswald受到各色人等以各种方式进行的骚扰,私人生活里Oswald也变成了一个开始动手打老婆的渣男。困窘的家庭生活并没有让Oswald变成一个家庭生活的奴隶,他还是我行我素,关注着古巴人民的革命形势和当地政坛沃克将军的大放厥词,并暗地里对他开了一黑枪,打偏了,没人追究他。之后的逻辑与人物关系再次变得晦暗不明,Oswald好像不知怎样被鼓动要去干掉那位高高在上、颇受欢迎的总统,并成为其自身悲剧命运的起爆者。

Don DeLillo并没有隐瞒自己对JFK事件并不知内情的事实,同时他也承认书中观点很多是自己的臆测。这么多年了,大家都认命了,认为JFK是一桩无头案,大家只能猜,恐怕谁也不敢说自己真正了解掌握了全部案情。从情节发展的事实为依据,自己也提几点猜想。一是Oswald是否单独作案。显然,Oswald不是单独作案,至少他刺杀肯尼迪的想法可能都是别人影响灌输给他的,他的武器是完全自己买的吗?他的那么多化名,是因为自己的行为而采取的保护措施,还是受教于专业人士的习惯?最搞笑的一点,Oswald刺杀老右派沃克时,面对的是对方在灯光下的静止目标,而他打偏了。JFK遇刺是在一个距离至少200多米的敞篷车上的运动目标,这位枪法不明的小伙子居然在几秒钟内连打三枪,其中最后一枪爆头(其中一枪伤到了旁边的德州州长,有点像是串靶了),的确让人起疑。二是如果Oswald单独犯案,为什么很快就出了一位杰克·鲁比的夜总会老板以满腔义愤的正义感在警察的众目睽睽之下将其击毙。你能想像一个从事色情业的老板具有如此强烈的正义感,宁可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除掉那个令人讨厌、让达拉斯人蒙羞的杀手吗?如果不是发生在真实世界里,你一定怀疑是编剧吃错药了,把开塞露当作抗抑郁药了。但现实就是如此,你不得不怀疑背后另有周章。三是Oswald小朋友为啥能占据埃尔姆大道正对着肯尼迪车队的书仓大楼六楼的有利位置?因为他当时正好在那家公司上班。他是怎么过去上班的?他的俄国妻子有一位当地的俄裔朋友叫鲁丝.佩恩的女士热心帮忙,知道他失业状态后,打电话给这家店的老板,争取到的工作机会。这件事发生在距离大案发生前几个月的时间。有文章吗?四是案件发生后,Oswald小朋友被抓,一干人惶惶不可终日。按书中考证,先后有若干名西班牙语名字和美国人名字的各色人等意外或被杀,似乎与本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美国人民疑心重重并非没有道理啊!

DeLillo的书带着一种奇怪的况味。它不是Stephen King式的逻辑性很强和故事性很强的沉浸感,而是一种电影一般的画面感。你能读到发生了什么,甚至生动地显示出故事发生的过程,但你仍然觉得有一层什么东西在下面,看不透猜不出,但带着无限种可能性。DeLillo的这本书,一些过往年代的细节与习惯可能已经有点过时和不那么吸引人了,但这种带着开放性的文笔,仍是独特和令人称道的。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