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墓中回忆录》_读书笔记_1100字

《墓中回忆录》_读书笔记1100字

“我们的关系变化着:总有那个时候,我们不再拥有曾经拥有的东西;总有那个时候,我们对我们的过去一无所知。人不是只有一个生命,他有好几个,一个接着一个,而这是他的苦难。”—夏多布里昂
我必须打开这本书的原因,是从木心的这段话开始的。“我有兴趣的是他的《墓中回忆录》,他死后出版,把自己的性格、为人、都说出来。与卢梭《忏悔录》比:卢梭是假装的、大有保留的、避重就轻的;夏多布里昂是诚意的,不想哗众取宠的,不装腔作势的,使人看了想:啊!,原来他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我想的那么高。这就是夏多布里昂的可爱,卢梭比下去了。”好吧,我没法不读了。
老实说,这本书我只读懂了一半,有关童年回忆的部分。另一半,需要史料的支撑,我确实匮乏。夏多布里昂的文字,很特别,云淡风轻的一扫而过,但留下的漩涡却长久在心底盘旋。他笔下的景色,不能用美形容,那是一种超然,可以把感觉如此落地,怕是没有几人。
他笔下的秋是这样的:“秋天的景物关联着一种神经特征:树叶脱落仿佛我们的岁月,鲜花凋零仿佛我的时刻,流云飞逝仿佛我们的幻想,光亮渐暗仿佛我们的智力,太阳变冷仿佛我们的爱情,河流冰封仿佛我们的生活—这一切都和我们的命运有着隐秘的关系。”原来这才是秋吗?我爱秋,可是秋太短,短得像青春,留着不住。秋是衰败吗?我不知道,但夏多布里昂告诉我,应该是的。那白杨树的黄叶又是什么呢?是那个树旁红顶房子的守护者吧。守护着屋里壁炉的炉火,守护着炉火旁读书的我们。
《墓中回忆录》是本很坦诚的书,坦诚到作者保留了很多政客的原始姓名。这些姓名对读者有什么意义?是份史料吧。更重的意义,是对夏多布里昂自己的,因为这是他人生历程的一份构成。他对过往,没有呻吟发声,木心说的好,一发声,就俗了。他娓娓道来的,是我们不懂的曾经的翻天覆地,是他释怀的心平气和的内心自白。“我看得见晨曦的反光,然而我看不见太阳升起了。我还能做的只是在我的墓坑旁坐下,然后勇敢地下去,手持耶稣像的十字架,走向永恒。”这是他留在这本书中的最后一段话,合上它时,读者们也会不禁想想自己曾走过的路,爱过的人。
“一位大作家希望在这里安息,只听海声和风声。请路人尊重他最后的心愿。”这不是夏布多里昂的墓志铭,而是后人在他的真实墓碑旁写下的一句话。是后人对他的敬仰与爱戴,是后人对来者的提示与忠告。只是我在想,“大作家”这个名词,夏多布里昂怕是不喜欢的,一个“他”字,就可以代表一切身份了。因为来者应该知道他是谁,只有知道,才会来。
一本没有读出全部的书,是我继续学习的动力。作者很高级,只是我这读者,水平太粗浅。待日后精进,收获完整。加油吧,姑娘!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