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_精选读书笔记_1100字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_精选读书笔记1100字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读后761391024111259259

卢梭的书读了有几本了,虽然他的自怜与敏感仍在,但笔触已厚重从容,还能如散步谈天一样轻松的缓缓说出,值得细细品味。

卢梭从流浪汉到与王公贵族呼朋唤友,算是人生赢家了,但他的文字总有一种怨愤,怨愤这个词不准确,抗争也不合适,是什么呢( )?

“不论我以何种方式挣扎,自负总是能占据上风。我透过人们粗鄙的外壳看到仇恨和憎恶,那伤透了我的心;想到自己如此愚蠢地受骗上当,更是在伤心之中平添了一丝孩子气的恼恨,这便是自负的产物——我完全明白这有多么愚蠢,但就是克服不了。”

暂时先用抗愤来表示介于两者之间的这个状态。然后,他在抗愤什么?抗愤的目的又是什么?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忏悔录》中,他都在表达一种回归自然回归真挚的意愿,而且不只是说一说写一写,他是真的去贯彻执行。

用个体的纯真去对抗现实的复杂,伤痕累累仍倔强前行。挺有精神高度,但总让人有种风萧萧兮的悲壮感。

他其实不是为个人,而是在为每一人的平等在抗争,希望博爱众生,并众生共博爱。这种理念被世人捧得很高,但更多人的内心认为这是天真,是不切实际。所以予盾冲突在其理念的开端就已埋下。敏感是其成长的优势,但对他造成的副作用很大。总有刁民想害朕的被迫害妄想,就是他敏于思考的代价。

坦率与真诚是被高高挂起的珍贵品质,如果它走下神坛,人心是承受不了的。所以,只适用于热烈喊口号,否则,就站在了绝大多数的对立面,也就有了原罪。

这种抗争始终伴随着他,而抗争与怨愤就来自与周围人的不协调。他想努力改善状况,可惜他的改善对象不是那个唯一能被改善的他自己。

卢梭有高度理性的逻辑思维,还有远大意愿,但对客观环境缺乏整体认识,连带方式方法也陷入困境。有时超脱透澈如先知,有时被人或事牵着遛逗,显得茫然失措。自知之明的反反复复,让他吃尽苦头却又无法自拔,这应该就是怨怼始终在其左右的主因。但人只要能过了这关,世上就也没什么难事了。

卢梭是敢于坦诚,是有勇气直面任何残酷的一个不完美的人,他也犹疑彷徨过,但始终没有偏离主线。

所有嘲讽反对他的同时代的人,无论什么胜败,心灵一定受到冲击,乃至启示。个体心灵的觉醒在导引集体潜意识。

本书是作者生命中最后一本书,漫步遐想中多是对人生的哲思忠告,借鉴价值很高。其中一个重点是,对人生醒悟的太晚充满悔痛,认为自身在毫无意义的事情浪费了太多时间与精力,太不值当了。

他的《忏悔录》看完后有一点不耐,一直未写读后,遐想之后要重新开始。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