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文学理论入门(中文版)》_精选读书笔记1600字
#每日一书# 《文学理入门》
什么是文学理论?
1-卡勒认为,就文学理论的实际效果来说,应将其定义为对于“常识”的批评,即对于言语和语言、文本和意义、写作和经验等惯常判断的质疑和颠覆。
2-卡勒所介绍的五种理论解答:1.文学是语言的“突出”,2.文学是语言的综合,3.文学是虚构,4.文学是审美对象,5.文学是互文性的或者自反性的建构。
3-理论常常是常识性观点的好斗的批评家
思考:对于福柯来说,权力不是某个人所能操纵的,而是“权力/知识”:权力存在于知识的形式中,或者知识就是权力。我们以为我们对世界知道些什么——我们用以思考世界的概念框架——行使着巨大的权力。(我们思考世界的概念框架。)
西方哲学的传统一直把“真实”与“表象”区别开来,把事物本身和对它们的再现区别开来,把思想和表达思想的符号区别开来。
好了,理论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得出如下四点:
1. 理论是跨学科的,是一种具有超出某一原始学科的作用的话语。
2. 理论是分析和推测。它试图找出我们称为性,或语言,或写作,或意义,或主体的东西中包含了些什么。
3. 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是对被认定为自然的观念的批评。
4. 理论具有自反性,是关于思维的思维,我们用它向文学和其他话语实践中创造意义的范畴提出质疑。
写作是由可能导致误解的符号组成的。(卢梭
)所以他需要用写作来弥补他言语中的误导符号。
反思:也就是说你不可能展示全部的真实的自我,有时你自己都不知道哪一个瞬间表现的自己是真实的。别人的定义只是存在于你被他人看到的符号中,可是可怕的是有人只愿意接受自己想要看到的符号。总的来说符号这个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不过我觉得本质上可能这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吧。我们喜欢联想,喜欢隐喻。喜欢已知来解读未知,喜欢用一个符号来扩展,来以偏概全,这多方便。有时觉得不必那么复杂。直观点挺好的。因为圈子兜来兜去,最后还不是一群人在圈子里玩吗?
这样想文中常谈论的那两句诗还蛮有意思的。
分享:我们围成一个圆圈跳舞、猜测,
而秘密坐在其中知晓一切。
关于文学:
1-文学作品对真实世界的指涉,与其说是文学的特性,不如说是解读赋予这些作品的一项功能
2-文学的“文学性”也可以存在于语言材料与读者对什么是文学的程式化期待两者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张力之中。
3-这两种观点都具有说服力:文学是意识形态的手段,同时文学又是使其崩溃的工具。
4-文学一直是一种文化精英的活动。它一直是一种“文化资本”。
索绪尔语言理论:
语言就是一个差异的系统。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在20世纪初就提出了这个观点。
关键不是某种具体的形式或内容,而是差异。只有差异才使它具有意义。
索绪尔认为一种语言就是一种符号系统。关键是他所说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本质
索绪尔和现代理论都认为更重要的是符号任意性的第二个方面:能指(形式)和所指(意义)本身各自是声音层面和思维层面的程式化的划分。
每一种语言都不仅仅是一个形式系统,而且是一个概念系统:一个程式化的符号的系统,世界是由这个符号系统组成的。
语言和思维:
1-是常识的观点,认为语言只是为独立存在的思维提供了名称,为先于它而存在的思维提供了表达方法
2-语言相对性原理(萨丕尔-沃夫假说)认为不同语言里所包含的文化概念和分类会影响语言使用者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也就是说不同的语言的使用者会因语言差异而产生思考方式,行为方式的不同。
总:语言既是意识形态的具体表现,是说话者据此而思考的范畴,又是对它产生质疑或进行消解的基地。
故事是干什么的?
1-故事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满足——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快乐和满足是通过模仿真实生活和它本身的韵律而产生的。(与欲望相关联)
2-故事还具备一种功能,就是教我们认识世界
3-小说是一种使社会准则内在化的有力方式。不过叙述也提供了一种社会批评的方式。
思考:争论的问题:叙述究竟是知识还是幻觉的根源?
答:一是把叙述看作是一种修辞结构,这种结构产生睿智的幻觉;一是把叙述作为一种主要的、可以由我们支配的制造感觉的手段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