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从俾斯麦到希特勒》_精选读书笔记_800字

《从俾斯麦到希特勒》_精选读书笔记800字

哈夫纳的德国史,使我们对德国的历史了解更加客观。

其一,作为严格意义上的德国历史是从俾斯麦开始的,在此之前的德国,就是一个松散的邦联,加入联邦的各公国都是在共有利益是结合在一起的,当各邦共有利益的公约数大的时候,联邦就紧密一些。但总的倾向是有统一可以,没有统一也可以,但统一决不能干预各邦的自由。

拿破仑对德意志的战争第一次出现了德国人的觉醒,一方面德国人感到各邦联合的必要性,取得了紧密联邦的最大公约数,另一方面,德国人找到了本联邦的最大共有性——都是日耳曼人。这两个概念使德国人才开始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

此时的德国如儿童一般,还是天真可爱的。如哈夫纳所说“1848年以前的德国人(甚至俾斯麦时代的德国人),在本质上是一个谦卑朴实的民族,其最高目标就是团结在同一个屋檐下,而且他们已经如愿以偿”。

民族觉醒后的德国,有两种思想,一是现实主义,俾斯麦为代表,其思想核心就是哈夫纳上述表达的那种心理,属于大多数。二是激进主义,代表是德意志民族运动,威廉、希特勒实际都是属于此思想系列的,他们希望建立属于所有日耳曼人的国家。当时是少数,但俾斯麦之后发生变化。如果说拿破仑激发了德国人的民族自觉,让他们走到一起,那么对丹麦、奥地利的战争胜利则极大的增强了德国人的自信,“原来德国人也不是很怂”。普法战争,德国的胜利,则彻底改变了德国人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不是日耳曼人不行,而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行;事实证明我们行,而且很行;既然我们很行,就没有必要看别人颜色行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办。

俾斯麦与威廉皇帝的矛盾就此产生。在威廉看来,俾斯麦太不把自己当回事,德国的事德国自己决定。在这点上,我们说俾斯麦是理智的,也是清醒的。但民族自信爆棚的德国人此时已不喜欢理智,而喜欢理想。也正是这种情绪的左右,德国人做出一个又一个错误的决策,终于把过去自己的支持者一个个推向自己的对立面。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