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2017》_读书笔记1400字
中国经济201*,其实本书内容不受地域和空间限制,而且对自己资产敏感的人都懂书中的道理,只是不是素质教育,不然人人都懂经济学原理了。16年中国经济增速降了却不会爆缸,中国崛起有5+1要素:工业经济,城市化,市场规模,国民禀赋,战略纵深+改革空间。改革依然处于问题倒逼模式,还无法靠顶层设计来推动改革进程。资本外流明显,狭小的投资空间与强大的投资能力不匹配,只能产出挤出效应。另一方面是通过移民,投资对企业原始积累进行漂白。中国富人偏好三大投资品种:房产,股票,黄金。行业偏好创新和消费领域。过去三十年,如果你生活在中国,你的财富已经增加了3-5倍,假如移民去了美国,遭遇了金融危机,财产缩水,衣锦还乡都不容易。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过剩条件下过度投机的必然结果。资本骨子里需要不断安身立命和自我膨胀,市场经济则是一片沃土。产能过剩,资本过剩的根源是商业模式过剩,模式过剩是路径依赖,缺乏创新的必然。2016年被称为资产配置元年,黄金却昙花一现,原因在于金本位崩塌后,黄金被边缘化,难以成为货币之锚,只是短期金融的避难所。黄金总量只有17.5万吨,实行金本位黄金每盎司要6.4万美元才行。无论美国股市还是中国楼市,都是种货币现象,解决之道在于蒸发过剩货币,泡沫要么被刺破,要么被消化,每个泡沫都有一根针等着。花钱搞科研为啥不心疼:科创本身属于经济增量,不会对经济架构造成致命冲击,成则杀出一条血路,败则烧掉过剩货币。2015年股灾爆发,国家也成了接盘侠,损失2万亿。金融监管2种改革方案:合并一行三会或者建立金融监管。过剩的流动性是货币原罪与宿命,更是制度设计上的无奈---强行结售汇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质押产生信贷货币投放。企业发展七个阶段:生产经营-科技创新-生产服务-资本经营-平台和集成-战略-咨询,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逻辑。过剩-平仓是能量守恒一般规律,当商品和货币被源源不断制造出来,一定要通过战争,金融危机等形式把过剩蒸发掉。二战之后并没有这样的机会,因此导致今天金融的泛滥。说到底,房价上涨是土地供给制度问题,并非去杠杆能降低房价,与其限购,不如以房地产税等市场化手段来调节。即便没有宣称负利率,中国实际上也已进入真实的负利率时代,cpi-一年期存款利率,储蓄一年浄亏。过剩货币在三维坐标中游荡:纵坐标资产,横坐标实体经济,斜坐标理财产品。三个过度与两个原教旨是股灾的根本原因:三个过度即伪市场化过度,炒作过度,行政化过度。两个原教旨,即市场原教旨与行政原教旨。国家队救市套牢在3000多点,所以股市上不去,因为大家都不是傻子,不愿意为国接盘。散户注定成为股市成长的催化剂,这就是散户的历史宿命。房价涨幅与M2涨幅步调一致,有很大相关性。04年的芙蓉姐姐是网红鼻祖,紧接着车模兽兽,喜欢打擦边球,网红3.0知名博主,4.0则是集美貌才华于一身。医疗牵涉政府,医院,医生,医药,资本,社会,如改革的六面魔方,始终难以理顺。万科自以为是管理层的功劳,土地红利其实才造就了房地产的崛起。全球化产业链条的逻辑:美国为首的消费国负责向全球输出需求与流动性,引导生产国生产,生产国向资源国购买原材料,资源国出售资源,收取美元,间接被美元控制。美国退回承袭制资本主义,美国梦破灭。表面上人们生活在不同城市,却都生活在小区+城市综合体中。全书精彩之处流水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