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宋元戏曲史》_精选读书笔记_1100字

《宋元戏曲史》_精选读书笔记1100字

略写下我所见的好出版社与最大范围上的“泛读”

一、先聊聊出版社

有的出版社不是不好,而是良莠不齐。比如上海译文、中信这种,我一般就是碰到主题相关了看一看。比如北京出版社,有一套“大家小书”的集子很不错。

还有如各种“xx人民出版社”大多有好作品,但是目前看质量最高的是上海人民出版社。

外国文学翻译和中国现当代文学注释的第一权威是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古典名著首推中华书局,再往下是岳麓书社、上海古籍出版社、线装书局,不过能看繁体最好看繁体,这样可以从古文字学的角度去理解字意。此外,岳麓比较爱出一些和文史相关的集子,中国文史出版社和吉林文史出版社也不错,可以挖到不少近现代名人的第一手材料。

现当代学术著作首推北京大学出版社,其实清华也有好作品,但是良莠不齐,也是随缘看。再往后,中国社科院和上海社科院两个出版社也是学术宝库,不过数量巨大,不建议翻翻,仍是以主题来探索。

外文学术经典首推商务印书馆,商务的好书多集中在较早的学术著作,年代离我们近一些的推荐三联和广西师大。三联侧重国内和一些名家随笔,广西师大侧重大陆以外地区,二者相比三联会侧重思想性一些,广西师大会侧重艺术与文学性一些。

二、再谈谈如何避免“精卫填海”

个人以为,第一流的出版社无妨在有书上新时把整个出版社的书拿出来刷一刷,丰富下自己的知识体系。次一级的出版社要有主题探索的意识,带着兴趣和课题去挖矿。

实际上这是一种当代目录学意识的培养,不同于古代目录学需要与版本学结合起来,我所说刷书方式更接近于“选本”,区别于编辑学是不以功力的角度而以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兴趣方向为依托进行整理。

不过无论是哪一时期的目录学都十分强调了解梗概,进而为之后兴趣或是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最丰富的材料基础。我以为,无论是怎么刷出版社,这都应是核心意识,也可以理解成许多大家做学问时所提的“随便翻翻”。

这种“随便”不是把自己扔在知识爆炸的海洋里任由兴趣展开,这么做永远只能是“票友”或是书架管理员。

我一直以为无论以哪种方式来看书,最关键的还是思想的生发,此处所谈的是“泛”,是最外围处的一些钩子。如果把钩子理解成方法的话,我以为就是如下三种:一是眼光的培养、二是框架的搭建、三是趣味的延伸。

眼光与质量、框架与数量,趣味则是框架与眼光的互动。兴趣深了,眼光自然会变好,框架看似小了,实则大了。因为思想的内核越坚实,越能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想看什么?这样因泛而生的框架才会转换成自己的,而在下一步往外探求时,也更能明白触角要往哪几个方向延伸。

大体如是,方法是我个人的,决知只能躬行。


@azalea @乐 之前好像有和两位姐姐提过,如果有选本的心得会写一些和你们分享的。写的比较草,希望能有帮助。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