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君主论》_读书笔记_1800字

《君主论》_读书笔记1800字

本书《君主论》是马基雅维利最著名,也是争议最大的著作。马基雅维利与他之前的整个政治思想传统决裂,抛弃理想主义的道德说教,用赤裸裸的现实主义教导君主“有效的真理”,为了国家的独立与强大,君主要不惜使用邪恶的手段。

马基维利亚所著的《君主论》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革命意义,马基雅维利对政体分类提出了自己的新理解,强调君主要把军事职责放在首位,同时要明智地在善良与邪恶之间进行选择。在全书最后,马基雅维利号召佛罗伦萨的统治者,承担起统一意大利的重任。

《君主论》引发了哪些截然不同的解读?

马基雅维利如何悄无声息地颠覆传统的政体分类学说?

马基雅维利为何反对雇佣兵和外国援军?

马基雅维利为何教导君主毫无顾忌地使用邪恶的手段?

《君主论》看似主张君主制,《论李维》看似赞美共和制,那么马基雅维利的思想里是否存在矛盾?

作者马基雅维利教导君主为了政治目的要不惜采取邪恶的手段,这让他获得了“恶魔的教师”的骂名;同时也有人为他辩护,认为他是善良的人民之友,或者中立的政治科学家。

在《君主论》的第一部分,马基雅维利在看似传统的政体分类学里提出了自己对国家的新理解。在《君主论》第二部分,他反对雇佣兵和外国援军,强调君主要把军事职责放在首位。在《君主论》第三部分,他更加彻底地与传统政治思想决裂,抛弃想象的国家,教导君主“有效的真理”,要明智地在善良与邪恶之间进行选择。

《君主论》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争议最大的作品,是一个深谙政治游戏规则的思考者的真诚之作,也是一个爱国者饱含激情的心血之作。关于国家分类与创新,作者提出了政体二分法,共和国与君主国,以动态视角,把内外部因素结合,把教会当做世俗政权,范本为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政权的新君主。作者认为君主的军事职则有强军、依靠自家军队、万不可依赖雇佣军和外国援军。君主应该有明智的品质,应与传统政治思想决裂,教导“有效真理”,为了国家的独立与强大,君主应当摒弃道德和宗教的束缚,结合人性与兽性,强力与狡诈,用明智和勇猛对抗命运。

此书作者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以主张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而著称于世,马基雅维利主义也因之成为权术和谋略的代名词。它通常分为高马基雅维利主义和低马基雅维利主义。高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个体重视实效,保持着情感的距离,相信结果能替手段辩护。低马基雅维利主义易受他人意见影响,阐述事实时缺乏说服力。高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比低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更愿意操纵别人,赢得利益更多,更难被别人说服,他们更多地是说服别人。但这些结果也受到情境因素的调节。

马基雅维利主义,即个体利用他人达成个人目标的一种行为倾向。该术语包含两层涵义:第一层涵义是指任何适应性的社会行为,根据生物进化论自然选择总是偏爱成功操控他人行为的个体,这种不断进化以适应社会互动的能力是不考虑互动是合作性的还是剥削性的;第二层涵义就是特指非合作的剥削性行为,其涵义源自管理和领导力的“黑暗面”。

Christie和Geis通过早期的政治研究和权利的历史观点,特别是那些在《君主论》和《李维史论》中得到支持的观点,阐释了马基雅维利主义领导者的主要特征:第一,缺乏人际关系中的情感;第二,缺乏对传统道德的关注,对他人持功利性而不是道德观点;第三,对他人持工具性而不是理性观点;第四,关注事件的完成而不是长期目标。一般而言,将马基雅维利主义分为高低两类,这两类个体在行为特征上存在的差异

他认为,人类愚不可及,总有填不满的欲望、膨胀的野心;总是受利害关系的左右,趋利避害,自私自利。因此,利他主义和公道都是不存在的,人们偶尔行善只是一种伪装,是为了赢得名声和利益。人都是“忘恩负义、心怀二志、弄虚作假、伪装好人、见死不救和利欲熏心的”;即使最优秀的人也容易腐化堕落,因为作恶事更有利于自己,讲假话更能取悦于别人。

人民有屈从权力的天性,君主需要的是残酷,而不是爱。人应当在野兽中选择狮子和狐狸,像狮子那样残忍,像狐狸那样狡诈。君主不妨对行恶习以为常,不要因为残酷的行为受人指责而烦恼;“慈悲心是危险的,人类爱足以灭国”。马基雅维利有句名言:“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或“为了达到一个最高尚的目的,可以使用最卑鄙的手段”。马基雅维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政治权术理论,后来被资产阶级学者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甚至被法西斯分子用作实行独裁统治的理论依据,所以“马基雅维利主义”逐渐变成政治上尔虞我诈、背信弃义和不择手段的同义语。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