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梦乡》_读书笔记2800字
找到归家之路——伊坂幸太郎推理小说《金色梦乡》读书总结
(涉及大量剧透)
个人对抗邪恶的国家机器,这样的题材在好莱坞电影里并不鲜见。就比如经典电影《国家公敌》,威尔史密斯饰演的迪恩原本是生活幸福、前途光明的医生,却意外地卷入到一场政治阴谋中,面对背后黑手的围追堵截,他不得已走上了逃亡与抗争之路。
《金色梦乡》和《国家公敌》有很多相似之处,平民被政客栽赃陷害,国家安全以牺牲个人自由为代价,媒体煽风点火操控舆论…在创作之初,伊坂幸太郎就试图构想一个与之前完全不同、如同好莱坞娱乐电影般的故事。《金色梦乡》不只是以往几个玩世不恭的小人物之间的小打小闹,它以美国肯尼迪总统遇刺事件为原型,被诬陷刺杀首相的青柳雅春和迪恩一样,要面对的是国家这一庞然大物。
在四平八稳的生活里,民众总是站在道德高地,对国家机器和政治家充满美好愿景,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政治家应该“为了国家而不顾自己的人生”,政治家们如果要死,“要么是病死,要么就是贪污受贿的行径败露后自杀”,甚至连连环杀人魔“切男”也到后来才醒悟到“所谓的国家,根本不是用来保护国民生活的机关”。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告诉我们,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如果他们学过我们的教科书,或许能早一点认清赤裸裸的真相。
1.监视社会与全城通缉
伊坂幸太郎对虚构的日本国家形态并不全景地揭示,而是着眼于党派间的政治阴谋和政府对民众的监控。前者借鉴了美国肯尼迪总统遇刺事件,在小说中演变成日本金田首相遇刺事件,主人公青柳雅春的平静生活被骤然打破,他成了刺杀首相的替罪羊而遭到全城通缉,家人朋友也因此受到牵连。后者效仿了美国911事件,美国在45天后出台的《爱国者法案》,政府可以获得国民的全部个人信息。为了打击犯罪和国家安全,《金色梦乡》里仙台市内街道社区安装了用于收集情报的安保探头,街上行人的影像都经过压缩后存储在探头内部,手机以及个人移动设备的通讯内容无一例外地被记录。就这样,仙台市以安保地名义成了一个“监视社会”,民众丧失了隐私保护。当青柳雅春被诬陷为刺杀的凶手,这些安保探头成了国家机器的作恶工具,他和家人朋友的通信记录全部遭到监听。日本那么大,他已无藏身之地。
2媒体操纵与舆论狂欢
青柳雅春的逃亡过程并不是悄无声息,隐匿于黑暗,而是立马被炒成最热事件引发了全民关注。跟真伪和善恶相比,媒体更关注的是新闻的有趣与否。显然,平民刺杀首相这个事件足够吸睛,直得热炒。于是,整个过程中,电视和报纸将警察厅发布的消息随意播放,真伪不明的群众线索一股脑地全部播出,煽动了观众的情绪。用来举证青柳雅春是凶手的全都是些间接证据,电视台却从事发之初就一直对其进行实名报道。而吃瓜群众停杯投箸一哄而上,有随意举报的,有昧着良心作伪证的,有自称是凶手恶作剧的。从这个角度看,民众和媒体已然成了安保探头外更广阔的耳目和监控,青柳雅春已经性命攸关。
3.金色梦乡与烟火盛会
事实上,不管发生什么大事,小说里的其他人物照样还是去公司上班工作,个人的生活和外面的世界似乎是完全分裂开来。就像小说里鹤田雅美说的,“看到这种蓝得不像话的天空,再想想大地上还有某些地方正爆发战争、有人死亡、有人被欺辱,感觉真不可思议”,这才是我们平常人的心态。
然而,当这场巨大的阴谋来袭时,青柳雅春的亲朋好友乃至同事故交并不能幸免。大学好友森田森吾,因为名字里有两个森字, “深邃悠远的森林的声音总是指引着我” 成了他的口头禅。这么俏皮的人物不忍心屈从于黑恶势力,死在汽车爆炸里。学弟小野一夫小善良热心,在大学时是混一个社团的好友,却遭到警察毒打和威胁,躺在了医院病床上。大学时候的女友樋口晴子,电话被监听,女儿被警察拿来要挟···国家机器为达到目的根本不在乎小人物的死活和权利,它会把阻挡在眼前的一切碾压成齑粉。
面对巨人,青柳雅春能做什么?如果是好莱坞电影,那么情节里或许会是枪林弹雨、石破天惊、孤胆英雄…伊坂幸太郎并不因袭这些好莱坞电影的经典元素,他用他的奇思妙想和温柔缱绻,完成了伊坂幸太郎式的救赎。
青柳雅春首先想到了躲,就算狼狈不堪也好,跑远些,活下去。人活着比什么都好。但当不能独善其身时,他选择成为拯救派,他手中的武器就是去相信别人。“在与这种庞然大物为敌的时候,无法再去管什么形式,即便是舍弃自我,也应该继续逃下去。身陷于汹涌洪水之中的时候,即便丢弃了行李和衣物,只要能活下来就可以。虽然失去的很多,但并不代表失去了全部人生”。
于是有了“金色梦乡”。这个词来自于保罗·麦卡特尼的歌曲名,歌曲内容大部分是摇篮曲,保罗·麦卡特尼以他细腻的声线高亢地歌唱,歌曲里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力量。创作这首歌曲的他试图让已经四分五裂的乐队重新聚到一起,重新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而事实上,青柳雅春也已经和他的大学好友们常年未有联系,甚至早就和樋口晴子分手,分手的理由是晴子不想安于现状。本以为不再会有交集的他们因为这场大祸重新联系在了一起。青柳雅春听着《金色梦乡》,带着如同保罗·麦卡特尼那样的思绪前行,一心只想着:“一定要让一切重回当初的模样,一定要拯救当初的那些伙伴。”
在逃跑过程中,青柳雅春不断想到森田森吾曾经对他说过话“人最强大的武器是什么是习惯和信赖”,于是他能得到同事岩崎前辈的帮助,一起做非常摇滚的事。杀人犯“切男”也和他站在统一战线,帮助他躲避安保探头和警察追捕。医院的保石谷康志为他提供了下水道的路线,完成了最后的逃亡。这些配角们能为他提供救援,更是因他们对政客和媒体早已经不信任。
小说里出现的另外一个意象是“烟花”。不同行业、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为了烟火而聚到一起,这是一种奇妙的缘分,是一种“天涯共此时”般的美好。而“烟花”更代表了回忆,当烟花再次盛放时,回忆会在相似的情景下苏醒。既然自己能想起,对方同样也能。所以分手后再无联系的青柳雅春和樋口晴子总是能回忆起大学时的点点滴滴。此时的樋口晴子已经嫁为人妻,并和丈夫育有一女,伊坂幸太郎避免了他俩旧情复燃的道德尴尬。而是出于信赖,樋口晴子坚定地认为青柳雅春不是凶手,就决定帮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像人看烟火时能想起同样的回忆一样,青柳雅春和樋口晴子都想到了热恋时一起躲雨时的那台废弃破车。青柳雅春在车上留下了“我不是凶手。青柳雅春”的字条,而樋口晴子看到歪斜的笔迹后写下了“我知道”,东方人的含蓄可见一斑。我相信,这是全书最让人泪目的地方。
正是靠人的情感纽带,青柳雅春得以对抗邪恶的国家机器。而烟花也完成了它最后的使命,在升空的同时吸引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青柳雅春钻入下水道逃跑了。
金色梦乡。看完这本书后,脑海里浮现出这个词来。希望我们找到回家的路,找到包裹着我们的温柔阳光,然后在伊坂幸太郎的狡黠文字里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