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_精选读书笔记600字
耐着性子看完一遍,觉得晕头转向,看到最后几节,来了兴致,朦胧中似乎看到了黎明前的一丝亮光,文学教授却戛然而止,说了句,你看着办吧,我已经说得够多了。事实上,是够多了,光列的那些书目,就已经使人眼花缭乱了。他越是谆谆教诲循循善诱,越是觉得自己无知和愚蠢,那些书名不止是天方夜谭,大部分闻所未闻。知识的海洋如此广阔,只怪自己囊中羞涩,一个门外汉无法入门,只好默默地仰视着云端。
普通读者只是对文本本身有直接的感受,很少去挖掘作者深层次的象征、隐喻等。教授读书时却是看如何将象征性思维、善于发现模式的本领和强大的记忆力结合起来。
教授一直在反复向我们灌输一个观念,即所有文学作品都是从其他作品中衍生出来的。这些弦外之音有可能来自圣经,来自莎士比亚,来自但丁或弥尔顿,但也有可能来自一些更通俗、更亲切的文本呢。是这样吗?怎么从来没有想到这个问题,这大概是文学教授研究和关注的东西吧。
书中提到的关键词诸如:圣餐礼、圣经、莎士比亚、希腊、基督、雨雪风霜、森林、季节、地理、长相、疾病、吸血鬼、河流、淹死、受洗、重生、暴力、政治、反讽、象征、隐喻、想象、记忆……这些东西搞清楚了吗?林林总总,教授说这些只是皮毛而已。这些“皮毛”却如同天书,似乎使人醍醐灌顶,又迷惑不已。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追无涯,殆矣。感慨岁月不饶人,精力旺盛的读书时光多乎哉,不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