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与他的时代》_精选读书笔记600字
最初看这本书是想了解一些建筑史内容的,顺便带着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梁思成理想中的建筑?阅读完成之后这些都有一定的收获。以梁思成对斗拱的叙事为例,梁认为斗拱的演变是中国建筑艺术盛衰的缩影,从宋代开始纤细化,象征着中国建筑艺术衰落的转向。而“梁思成理想中的建筑”则是在不同时期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不同的理念。
令我惊喜的是,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微观史著作,从梁思成个人的学术命运出发,以政治史、学术史、社会史多重视角,揭示“梁思成和他的时代”之间联系的结构。
对这本书的评价褒贬不一的现象也极有意思。一些人仍然在内心把梁林当作神一样供奉,赋予他们以价值认同,而无法接受作者这样的叙事,批判作者“趾高气昂地抹黑梁林”。只能说,持此言论者必然对现代学术训练知之甚少,柯文早就写过《历史三调》,指出对历史的叙事有事件、经历与神话,作者要打破的就是梁的这种“神话形象”。
在我看来,作者的叙述大体上还是遵守术中立原则的——至少我也没看到“林徽因抄袭伊东忠太”的字眼,而最多是说“借鉴了伊东忠太的理论”云云。只能说“信徒们”脑补出了作者对梁林的不敬。
这其实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梁林等民国大师的神话形象和神话故事在今天的重构,又何尝不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