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锐·小说系列第二辑)》_读书笔记1000字
作者是回族女性,写作背景是西海固,写的内容是作者儿时艰辛的童年生活。作者笔下很多的物件,琐碎的生活场景在我看来十分熟悉。作为同样一个在贫穷的农村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作者笔下的一切都那么亲切又熟悉,作者笔下描绘的生活场景,劳作画面,乡村风土及人们的语言那么质朴无华,甚至泛着泥土的味道。生活贫困,物质贫乏,时不时地还挣扎在温饱线上,周边的人也是形形色色,有的善良朴实,有的任劳任怨,有的监守自盗,有的蝇营狗苟,有的投机取巧,有的无恶不作,人的形态无论处于怎么的时代背景下都会烙印上时代的印记,无论好坏,这个无可厚非。细读作者笔下暗淡贫贱的生活,总会想起自己儿时的种种生活情景来,好在我是九零后,家里小时候虽然贫穷但还没有作者那么艰辛,能吃饱饭,菜籽油也是倒在一口粗糙的缸里,到了冬天爸爸会给我们买一双五十几块钱的白色旅游鞋,总记得给弟弟买的旅游鞋鞋跟压一压会有不同颜色的灯光在闪,很是好看,每当买回这新鞋的时候爸妈时常叮嘱我们穿着新鞋要爱惜,走路不要踢小石子儿,所以我们三个都小心翼翼的呵护着自己的旅游鞋,这样这么一双鞋能穿三年,那年头五十几块钱的鞋已经很贵了,能花这么多钱买双鞋不容易,但也不是年年有。儿时吃的,穿的比较贫乏,但比作者的童年生活富裕很多了,起码吃饱没问题,也没住过窑洞,虽然小时候住的房子到了夏天下雨的时候就漏雨,所以一直都是看着天气阴下来我们就在我妈的带领下上房子铺一层塑料,等天晴了又上房把塑料及时收起来,就这么上上下下来来回回好多年。那时候我们还小,生活艰辛,但生活的重担并没有像作者和她姐妹们一样过多的压在我们稚嫩的肩上,但也并不是没有体察,可是那个时候民风淳朴是真的,因为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差不多,见识也没有,所以人与人之间没有攀比,没有羡慕嫉妒恨,而是大家都忙着生活,都努力过得像样一点,那时的乡村粗狂又单纯,宁静又平和,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有一种叫人情味无形的东西在,物质匮乏但人活得辛苦劳累却也简单开心。儿时的乡村和现在的相比,无论乡村容貌,还是人的性情都不能再同日而语了。现在的乡村换上了洋气的外貌,在这之下的人却变得贪婪无情又麻木,现在再跟我说我出生成长的地方民风淳朴,我坚决不能苟同。时代的进步表面上带来了许多生机,实则也埋葬了许多宝贵的东西,物质丰富,但人人都想拥有的更多,更不满足,因此人人过得并不快乐,反倒怀念起以前那些简单贫穷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