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黄泥街》_读书笔记_1000字

《黄泥街》_读书笔记1000字

《黄泥街》评语
说实话,第一遍阅读没有完全看懂。
阅读当中令人惊喜的是,似乎看到了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与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百年孤独》的写作技巧的影子。
作品似是一首地狱里的温柔的歌。
从王子光到王四麻,都是黄泥街人不灭的灵魂的象征。生命的活力是丑陋的,令人恶心的,黄泥街人生活在肮脏污秽的环境中,吃的是泥巴、蝇子、动物死尸,喝的是阴沟水,住的是朽烂了的茅草屋顶,到处是恶臭和垃圾粪便;人们相互之间充满了恶毒和怨恨,家庭成员没有半点温情。然而,他们是何等强健、何等具有耐受力啊!作者看待这些愚昧昏聩、怯懦猥琐甚至穷凶极恶的黄泥街人的眼光,竟是那么温柔、深情,有如耶稣基督的大慈大悲!
作者是怀着巨大的诗情从一个无限的高度在俯视人间这些不甘寂寞的生灵:
“我曾去找黄泥街,找的时间真漫长——好像有几个世纪。梦的碎片儿落在我的脚边——那梦已经死去很久了。
夕阳,蝙蝠,金龟子,酢酱草。老屋顶遥远而异样。夕阳照耀,这世界又亲切又温柔。苍白的树尖冒着青烟,烟味儿真古怪。在远处,弥漫着烟云般的尘埃,尘埃包裹着焰火似的小蓝花,小蓝花隐隐约约地跳跃。“
残雪如此敏感地体味到地狱的可怖和难熬,她同时又为这些鬼魂的西绪福斯式的旺盛精力而感叹、而歌唱。“黄泥街”既是她周围的烈火熊熊的可怖世界,又是她自己那个随时可能爆炸的内心世界。这种矛盾的内心体验。它有点像诗,却又不是诗,它比诗离世俗还要近一些;它有点像哲理,却又不是哲理,因为它出自人的直觉,是一种排除了理性意识的写作;它表面上没有结构,不合逻辑,内部却有隐藏得很深的结构与逻辑。这种特殊的小说,有人将它称为“黑暗灵魂的舞蹈。“
作者出于对社会的腐朽、人心的堕落的深恶痛绝,以这种不堪入目的场景和人物形象来警醒世人、鞭挞时弊。也有一些迹象表明,这部作品在深层次上其实另有用意:她与卡夫卡所进行的其实是一种人性的反省,归根结底是一种自我的发现和再发现。正如格利高里只有在变成一只大甲虫时才如此深切地体验到人与人的爱的需要一样(《变形记》),黄泥街人也只有在万劫不复的地狱生活中才突现出人的生存意志的不可遏止的盲目冲力。
阅读这样的作品,读者要有一定的哲学底蕴和创造力才能进入。他必须在阅读时突进到常规思维之外的那个空间,并且在那里反复停留建构,才有可能“发现”整个故事到底讲的是什么。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