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力管理:让你的努力更高效(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088)》_精选读书笔记1100字
【2017秋季读书计划第六本】
不知其他人如何,专注对我向来都是个难题——尤其在学业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安排时间就变成了重中之重。
以下是我总结出的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可爱]
【核心方法:像设计游戏一样设计任务】两个目的:
- 养成习惯,记录和计划真正会帮助你处理更长期的、更复杂的事务。
- 目的,也是最关键的目的,实际上是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对于时间掌控的上限。(避免无法完成计划的挫败感所带来的“反动力”)
两个关键点是:
- 一天能专注的总时间是多少?
- 能持续专注,不间断的时间上限是多少?平均是多少?
三个方法:
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法
列出你明天大致有空的时间,分配上大致需要这么多时间完成的任务
- 一定记录精准
- 选择适合自己的日程记录方式,而不要追求完美和完善。
番茄工作法
适合容易拆分,且有明确目标和界定的任务
列 to do list
规划好未来的日子你需要做什么。列一张清单出来。
注意!所有的任务都不要安排的太死,每个任务间都得留有足够的“流动”时间。
工作前: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法
工作时:番茄工作法
工作后:列 to do list
个技巧:
- 制造障碍(设置的“游戏”在随便玩玩的时候无法成功,但是一旦集中注意力就能克服)
- 学会复盘
- 不要给自己出太多的选择题。
- 学习之前,充分积累「困惑感」
- 利用“碎片化时间”
- 养成使用书签和收藏夹的习惯。
- 设定两种模式
复盘
第一步,回顾目标并和结果对比
第二步,评估所做的事情
第三步,发掘规律,寻找共性
第四步,总结反思
利用碎片化时间
- 扬长避短:利用场景优势(如爱好写作,可在地铁上观摩他人姿态)
- 多做回忆和整合的事情
- 总结:最近24小时我做了什么?
- 思考:有哪些关键的事项是值得注意的吗?
- 复盘和优化:我都用了什么方法?我都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做得更加好吗?
两种模式
同时设定两个模式:一个hard难度,一个easy难度,可以有效避免任务完不成所带来的焦虑感。
【提高专注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推理:构建系统框架
推理,是纵向的,通过推理,你能够深入探求一件事物的本质。迫使自己挖掘你从来没有想过的东西,你才可能更专注 类比:建立普遍联系
- 类比。
类比,是横向的,是建立一个专门知识和其他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
当面对一个很难的概念或者理论的时候,如何迫使自己真正理解它。
- 运用金字塔原理
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中心论点,从中心论点发散下来由3—4个次级论点支撑,次级论点又被再下一级的3—4个论点支撑,如金字塔一样衍生开去。
- 费曼学习法
把学到的东西讲给别人听。
第一步:选择一个概念
第二步:想象你正要把这个概念教授给一名新生
第三步:如果你遇到问题,请原路返回到最开始学习的教材中。
- 养成反驳自己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