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修文物》_精选读书笔记1000字
与这本书结缘是在南京的《晓书馆》。馆藏上万本书,我只拿起这本没再放下,在12.20号的那个下午。
不过永远忘不了那个下午,我坐在二楼的很舒适的榻榻米的椅子上,刚看半个小时,我就开始犯困,于是很自然的靠着就睡着了,醒来的那一刻,看着透着窗子折射进来的光,再看看手里的书,像是刚刚在睡梦中进行了一场穿越回来了似的。
走的时候怕忘记名字,就在备忘录里记下了这本书,我其实有随手记录的习惯,现在看来也是个挺好的习惯的。
在外玩的时候就疯玩,回来了就得做回来的事情,上网查了下这本书的来龙去脉,竟然还搜到了在B站上的同名记录片,于是就先看完记录片,再来看这本书的。
这样的轨迹还比较好,当看完视频时,再来看文字,就感觉那些文字活起来了,当然作者的文字功底,即使不看视频,还是会跃然于纸上的。
看视频时最多的是感动,尤其是看到那些文物修复者在把一件残缺品修复成功的时候,不得不承认,我对历史的了解实在是少之甚少,我甚至觉得那些个朝代就不像真实发生的(暴露智商了),直到看到那一件件有着历史印记的文物从不见天日的库房,从残破到展览,感叹于文物修复师们的妙手回春,才惊觉,原来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
最近很焦虑,刚好工作也实在是太忙,而时间又在提醒着我,马上又老一岁了,有时候想安慰自己它其实就是一串数字而已,有时候又较起真来了。
如此就免不了浮躁,也不太能够沉得下心来去做一些事情,就这两天在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能沉下心来去做一些事情了,如跑步,如健身,如读书。
像此刻细算一下,也应该在桌前坐了六个小时了吧。
看书时,反复提起的就几个词: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磨性子和耐得住寂寞。
竟没想到像故宫这样国家级的博物院,竟然还沿用着一师一徒制这样的传承方式,磨性子和耐得住寂寞是在成为故宫徒弟的首要任务,而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也几乎是每个弟子在口述自己的师傅时,都反复在口中提起的。
故宫八点上班,老师傅们都是七点甚至七点半就已经到了,而且一到就开始工作,不像我们现在,会先刷会手机,吃吃早餐什么的。
这个倒是给了我一个警醒,虽然我也不迟到,但是也不会那么早到啊。
同这本书结缘应该年前的惊喜,也是南京之行的意外收获,感恩,还可以反复多看几遍,尤其是浮躁的时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