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恋情的终结》_读书笔记_1500字

《恋情的终结》_读书笔记1500字

这本书我曾打开过,读到穿过草坪的某个章节,雨天,两个男人,一个女人,我只记得这些。这次终于屏息将它读完了,结局让人没来由的沉重。它太像了,和我当前的状态简直如出一辙,“我的爱与恨都很卑鄙。”不过细微的区别在于——我爱的人都已抵达遥远的过去,我在记忆深处,为她们开辟出一个单独的区域,为的是将她们记住,但事实上我已经记不清了,她们的音容,笑貌,动作,姿势,甚至姓名,我恍如隔世的想起又忘记。我无法用B、H、L、K等字母来指代她们,这就导致她们不能出现在我的笔下,不能以另一种方式存活,我感到一种久远的丰沛的疲惫夜以继日地袭击着我,让我不能将之完成。我发觉从始至终,我所缺乏的只是体力,这就导致我无法窥视欲望的内容,只能觊觎欲望的形式,并在抗拒中将我所抗拒的做了一遍。

读的过程是痛苦的,我将阿兰·德波顿的《爱情笔记》,身边的爱情,我的爱情与这本书隔靴遥望,对于爱情我早已看透,也许是一种爱而不得的厌恶。当我们无法得到肉体之爱,我们就会寻求精神上的欢愉。但很遗憾,精神之爱我们同样难以抵达。少年(乃至青年)时,我们期盼纯粹的爱,爱与背叛势同水火,背叛与恨勾肩搭背,恨又与爱牵扯不清,于是爱复杂的等同污浊。我们不能同时爱两个人,因为爱的属性(忠诚,从一而终的)使得它不容分割,我们又不能变脸似的朝爱夕恨,爱要有一定的期限,否则即为不真挚。当我们谈论出轨(包括精神上)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在《爱情笔记》中,苏格拉底在克洛艾背叛后,几乎丧失了自己(事实上他想毁掉自己,也走出了关键的一步,可最终他没有死),他感到爱情不完整了,污秽开始存在,他们之间的融洽与默契不复存在,爱情不正是这样消亡的么?

但在本书中,亨利对于“萨拉出轨事件”表现很迟钝,哪怕“我”一遍遍的刺激他,他也毫无反应,这是男人应有的作为么?她的女人在出轨,在隔壁仿佛就在眼前,他却显得一无所知,他真的无知么?无知到麻木了么?这时候就扯出了婚姻这条底线,萨拉从始至终都没有真正的和他分开,而他的逶迤是一种对婚姻的保全,他需要一份稳定的家庭生活,他需要漫漫长夜(人生不就是漫漫长夜么?长到让人失眠)有人爱,哪怕她的心不在此地,但她的身体足以将生活的空虚填满,这是一种毒瘾似的慰藉。亨利迫切需要她的,恰恰是萨拉迫切想逃离的。萨拉几乎就要与他一刀两断了,可最终还是无法挥刀斩断,这乱麻一般的心理活动正在摧毁每一个渴望爱的人以及对爱开始绝望的人。未知是一种恐惧,生活的图景全靠想象,但很遗憾,我们的想象力都过于贫瘠,乃至不足以支撑我们迈出那一步,关键的一步。假使我们迈出去了,我们也会像没迈出一样陷入另一种痛苦,后知后觉的叱责自己:不如不迈!但这就是生活,生活的戏剧性、荒诞性,让我们写下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但这只是冰山一角,生活的全貌,我们无法一笔以蔽之。

对于书中的人物,我是理解的,诸如亨利,萨拉,莫里斯等,他们在我身上存活,构成我的复杂体,甚至神父也是我的影子。我们高贵且卑鄙,情深意切而又冠冕堂皇。生活的真实只能从痛苦中获得,且是唯一的途径。痛苦之外,我们一无是处,生活是漫山遍野的水,悬挂在我们的眼神之上,所以这就可以解释,风平浪静的背后就是洪水滔天。面对种种荒诞的事实(爱情,婚姻及其他),我们束手无策,只能看着它们肆虐而来,扬长而去。这时候我们想到了信仰,如果我有信仰,我到底在信什么?功利性太强的我信而不得,“我信”只是为了印证自己“我不信”,因为这太难了。比相信爱情还难。

恋情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终结了。人们把暧昧当做爱情。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