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阿里巴巴中台战略思想与架构实战》_读书笔记1600字
纯阳书评第321期《纯阳子和你聊聊中台》关于中台的书太少了,所以借本书贵宝地,发表鄙人对中台的一些看法,作者、编辑、读者,一并见谅!自从阿里提出建设信息化中台以来,中台就进上了IT领域的热词榜,但是热归热,一直争议不断。本文就中台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中台在现在出现?就这两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我们先聊下第一个问题,中台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中台首先是一种思维,一种思想,这种思想的核心要义就是“先整合,再共享”,具体来讲就是把存在于不同事物内的、共性的东西抽取出来,整合成一个独立的事物,然后再共享给原来那些事物。
经过调整以后每个事物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每个事物都是完整的,即使体量很小,也是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状态,都会拥有一个和其他事物相当类似、甚至是完全相同的部分,即共性的部分。当完成调整以后,每个事物都将不再独立保有那个共性的部分了,自己只是单独的保留自己特殊的部分,而与其他事物共同享有共性的部分,即共享共性的部分。
经过调整以后,事物所构成群体的结构也出现了巨大变化。在调整以前因为每一个事物都完整的保有了一个共性的部分,从事物所构成群体的角度讲,共性的部分就会出现重复,出现冗余。而经过调整以后,从群体的角度讲,重复消失了,冗余消除了。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一个群体中重复和冗余的消失,往往意味着降低了成本和提高了效率。说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抓住中台的七寸了,中台就是把通过找到事物中的共性部分,消除这种共性部分在群体中的冗余,并特殊强化处理这种共性,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中台作为一种思想,就不会仅仅停留于某领域、某方面、某层次,比如其体现在组织、业务、技术和数据等层次上,就产生了组织中台、业务中台、技术中台和数据中台。
一句话,中台首先是一种“先整合,再共享”的思想,落在哪里,那些共性的部分就是中台。
下面我们看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中台在现在出现?我们沿着第一部分的讨论往前走几步,很容易发现中台无论作为一种哲学思想、管理学思想,还是作为一种单纯的技术思想,绝对不是一种新东西,尤其是在共享经济漫天飞的当下。我们回看一下中台的价值,不难发现整合是降低了成本,带来了效率,但是也带来了问题---脆弱性、瓶颈。原来事物各自保有自己共性的时候,事物构成的群体具有比较强的鲁棒性,一个事物的损毁,并不会对群体构成致命威胁,但是在新的结构里,作为中台的共性事物一旦出现损毁,整个系统都会崩溃,作为中台的共性事物一旦资源供给不足,整个系统都会因中台的瓶颈而面临运转不良。
这个问题一直伴随并困扰着整合并共享的思路,以致于中台的好处被这种问题所带来的成本所吞噬。
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整合并共享所带来的脆弱性和瓶颈问题开始被有效控制。比如微服务架构、应用容器化、DevOps的成熟应用,资源的弹性伸缩、应用的出错容忍、服务的故障迁移,使得应用的可用性大幅提高,中台的能力和生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中台的脆弱性不再是个问题,中台也不再成为资源瓶颈,中台的好处显著大过中台的风险和成本,中台就在经济上可行了。而在阿里等少数领先企业通过实践证明了这种判断可行可信之后,人们对中台的热情和期待也就被激发出来了。当然以上只是分析了技术进步对于中台,或者说某些层面中台脆弱性和瓶颈问题的化解,这样的分析其实还应该在其他因素上展开,但是从笔者观察来看,目前技术因素显然是影响最大的那一个。
一句话,中台作为一种思想从来不是什么新东西,但是在过去条件不成熟的时候,中台在我们今天探讨的领域里边只能是一种思想,但是今天显然条件在逐步成熟,所以不少企业成功的完成了中台实践,更有不少企业开始了自己的探索征程。
综上所述,中台的本质就是一种“先整合,再共享”的思想,在今天所探讨的领域中一直是一枚埋藏在土壤中的种子,今天阳光雨露来了,它开始发芽了。至于能长成什么样,还看它内在包藏的内容和园丁的辛勤和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