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回来的男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_精选读书笔记1100字
时间从未来奔涌而至,活着的我们总是溯流而上。
那些顺势而下的人与事,便成了过去,成了历史,成了模糊的一片。
幸好有书籍堆砌成的望远镜,有了它,我们依然可以极目远眺。
透过水面上升腾的层层迷雾,我们成了试图回望逝去光景的探索者。
当然,曾经驶过的千帆,上面载着的是名人将相,最易映入眼帘,但更令我感兴趣的却是那些被裹挾在其中的泥沙,游弋着的鱼虾,以及河面上飘零的点点落花。
借助《活着回来的男人》,我看到了一个日本社会底层在洪流里的挣扎。
我想,人生坎坷,命运多舛这样的词汇,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人的共同特征吧!
背井离乡、颠沛流离、亲人早逝、卷入战争成为平庸之恶,遭遇牢狱之灾后又病魔缠身,谦二这些在和平时代难以想象的个人经历,也像极了同时代生活在中国的普罗大众。
那时候,人活下去都倍感困难,改变命运更成了奢望。
野心勃勃的政治家、被操控的媒体、愚昧的民众,共同绘制出一副副奇妙的景象。
而这样的画面,又被不同时代,不同的社会一而再地复制着,俨然变成了不朽的画作,只是苦了画中人。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其实已经朝民主国家迈进了一大步,虽说权力没能完全被关在笼子里,但也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和制约。
可即便如此,也未能阻止国家向深渊滑落的进程。
日本政客当初展示给民众的是与老子所说的“小国寡民”正好相反的“大日本帝国、大东亚共荣圈”这样的大国主义的梦想,这被描绘出来的美景出奇的迷幻,促使善与恶的天平失去了应有的平衡。
当国家善恶观念阙如,人民利令智昏的时候,欲望就战胜了道德,灾难也就不期而至了。
我知道,权力和资金集中的大政府,其政治倾向为大国主义;分权分治、低税收的小政府,其政治倾向为小国主义。
大政府固然有利于福利、教育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但高税收和国家权力的增长同样也会窒息个人生产积极性,导致社会全体贫困,同时军备扩张亦会造成国际局势紧张,带来战争的危险。
现在的日本,右翼势力又有所抬头,这使得邻国们不得不再次恐慌起来,开始担心大日本帝国会不会死灰复燃了。
同时,在日本国内和一些其他地区,被广泛议论的确是对中国的担忧。
我们所宣扬的中国梦,到底是个大国梦还是小国梦,也成了他们的梦魇,亦让他们彻夜难眠。
若干年后,如果我还活着,如果战争未能幸免,我希望,我会是那个活着回来的男人。
我也会将我的个人史,讲述给我的后代们听,我愿他们在回望过去的时候,除了教科书之外,还有我这样的活化石可供选择。
我希冀他们可以当着我的面,揭下我假装无辜的面具,直言我的无耻,并赐与我最鄙夷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