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过低配的人生》_精选读书笔记2500字
读书笔记
2019.9.22
思维认知:打破思维边界,找到自己的特点优势,朝这个方向努力和改变
1、打破限制,突破认知。每个普通都有自己的优劣势,打破限制,发现自己的优势。
2、真正的思考和改变。非情绪化的承认自己的无知,摧毁固有思维,并付之改变,一切就皆有可能。
“知识,是拿来外用的。而智慧,却是真实自我的浮现。”
注重人品
1、看自己,是能力,看别人,是人品。
2、人天性容易高估自己的付出和智力,高估别人的过失,低估别人的付出。
3、学会当倾听者,给别人机会,自己才有价值。
“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先是人品德行,再是做事能力,最后才是夸夸其谈。
努力要有方法
1、人有独立性和社会性,独立性必不可少,但社会化能力更重要。
2、要提升社会化能力重点还是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别人帮不了你,只能靠自己学习积累。
“许多人终其一生的奋斗,不过是矫正自己残缺的人格”
3、白龙马定律:随唐僧西天取经的白龙马,拥有高能力,加入取经团队后,只需要老老实实趴下,拖着唐僧慢慢走,并没有发挥它的高能力。
心胸
1、“孔子弟子子贡曰:“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意思是,一个能力和品德很好的人处在低的社会位置,那那些能力品德差的人就来修理他了”。
2、所谓嫉贤妒能,其实是不愿承认自己能力不足,也不愿意承认别人的能力。
3、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能力,然后善待别人,打开心胸,欣赏别人的长处,也是给自己机会。
富人思维
1、人类社会的产业是不均衡的。越低端,越大众,利润越薄。越高端,越小众,利润越厚。
2、富人思维:长线项目,重在喜欢,眼光长远,眼界开阔,有后路,沉稳,追求高品质生活。
3、穷人思维:短平快,急功近利,抗风险能力差。
自我实现
1、要意识到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存在着强烈的、未获得满足的需求,而任何一种需求,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你要做的是找到这二者,只有满足了别人,才能成就自己。
2、先找需求,确定客户,再定产品 VS 先定产品,再找客户
习得性无助
1、习得性无助: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于绝望中放弃,被动地等待痛苦的来临。(不行动的条件反射)
2、习得性无助其实就在我们周围,比如失败几次后就放弃,被否定后就自卑。
3、解决方法:首先检查自我归因,相信奋斗的价值;再者战胜恐惧,比如各种焦虑;拥抱变化的世界;在感到无助时,将抽象的情绪具象化,一一解决。
财富观念的四个等级
1、善于驾驭财富的人
2、知道用钱来解决问题的人
3、惹出钱也无法解决的问题的人
4、为了钱惹出问题的人
对财富清醒的认知是:钱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要避免钱也无法解决的问题,绝不要为钱生出问题。
思考
1、任何一句话,一个道理,只有在特定情境下,才会成立。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
“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一切都是相对的,只有错误是绝对的。”
2、人类的天性,会夸大自我的优点,无视自我的缺点。同时夸大别人的缺点,无视对方的优点。
3、只有最简单的事实,才是思考的七点。如果脑子里只有结论,就意味着你要思考了。
4、只有推倒既定的结论,才能获得强大的思维能力。
5、说话时凝视对方眼睛,强迫自己几次,就形成了习惯。然后你会发现,你只需要这么一个小动作,就会轻易地获得对方信任。
“我听着身后的嘲笑,拼命控制住自己,警告自己说:别回头,千万别回头!
回头就是万劫不复!
回头,我就会看清楚嘲笑我的人是谁!
看清楚他,我就会从此怨恨于心,会用一辈子时间,最阴毒的法子报复他。
仇恨是人类的天性,我抗拒不了。
我能做的,就是别让自己回头,让自己的仇恨没有对象。”
6、相信人性的善,正视人性的恶
恐惧
1、阻碍我们前行的最大障碍,是恐惧。
2、恐惧会化成多种形态,抱怨、愤怒等
3、恐惧会降低我们的智力和情商
4、战胜恐惧的方法:观察周边陷入恐惧者的表现,看他们惊恐的状态就像看到了自己,转而审视自我恐惧本身。恐惧者唯一的恐惧,就是不敢面对自己的恐惧。
教养
1、教养这个词,所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强大的自由精神,强烈的自尊意志与含而不露的表达,面对任何环境时不失其优雅风仪,时刻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内心对柔弱者真诚的关爱与怜悯,在任何形式的压力面前绝不屈服。
2、智慧是相对的,承认自己聪明有限;听到不同观点时,强制倾听,不反驳;在自己的观点和愚蠢的见识之中,寻找妥协点;观察对方观点的契因,再荒谬的观点也许有深层次成因;遇事时微笑,等对方开口。
3、无知:不懂己,不识人,不晓事,不明理。
4、学习微笑,微笑的力量能够洞穿一切。还有眼神,要学习用眼睛凝视对方,关注对方。
情商的三个维度
1.感知、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境。
2.以自身感受辅助思考与判断。
3.管理情绪,以利于个人成长或经营健康的人际关系。
凸显别人,间接凸显自己,比直接凸显自己来的智慧。
存在感很弱的人是极危险的,你必须知道如何帮助对方获得存在感。
读书
如何应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理为文用,文为理用。
古为今用:
①找一本古典国学经典,如《老子》《论语》《庄子》,背下来。②读一本现代人对国学的释解,如南怀瑾先生的《老子他说》,深化理解。③找一本你想读的当代或名人传记,外国的(一般能被译成中文的外国书都是被筛选过的,有价值)。对书中主角的行事风格会有新的的解读和顿悟。
洋为中用——拿本古希腊典籍,柏拉图的《理想国》或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如果嫌这些书太老土,找本霍布斯的《利维坦》。读上个一本或几本,把书中的思想纲要记下来,往我们现实中放一下,看看靠谱不靠谱。再有,用马基亚维利的《君主论》,研究《史记》或《资治通鉴》上的故事,保你脑洞大开耳目一新。
理为文用——把数理理论,往人生上比划比划。比如说,曾国藩少年时,写文言文记日记,其总结的人生规律,竟然与热力学三定律丝丝入扣,这叫什么?这就叫智慧。
比知识更重要的
1、知识的诅咒,指学习了大量专业知识的成年人,仍无法理解他人的现象。
2、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饱满的人格,自由的精神。说专业了,是帮助孩子,实现从以自我为中心到社会化的转变。说实在了,就是让孩子适时成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有爱心的人。
3、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世界能听懂你,你也能听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