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向往的风景,变成走过的地方》_读书笔记1300字
《直到向往的风景,变成走过的地方》精心书评
题目描述的真好,可我,不能够。
虽然向往的风景很多,也很远,可是到目前为止,还只是一个构思。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真不容易。
尽管我也想追求诗和远方,但也得面对眼前的生活。在我看来,生活,不仅眼前苟且,远方,亦苟且。
至少,在看到一本书以前,我是这么想的。
都说书是打开心灵的窗户,我推开窗户,就看到了满目的壮美和沧桑。
其实也无所谓写还是不写,只因书里的风景太美。我很想保存这些美丽的照片,但不来点文字,会让笔记很枯燥。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事实证明,文字也是可以写的像图画一般,虽然我没这本事。
还是得感谢下图这位姑娘,游记作者:奇拉,目测是一位中国汉族90后小姑娘,人挺美,游记写的也美。
10月19日,在微信读书里读完她写的《直到向往的风景,变成走过的地方》。
她以徒步、搭车的方式,完成了北疆、喀喇昆仑、西藏、云南和巴基斯坦的旅行,记录了旅行途中的见到的历史与风情,经历过的寒冷与饥饿、真诚与善良、伤痛与体悟。
在这次长途旅行中,她路过了许多地方,这些地方我一处都没去过。
有唐玄奘走过的夏特古道、神灵之山冈仁波齐;有联通长安与吐蕃的唐蕃古道、主供未来佛弥勒佛的强巴林寺;有忽必烈时期高僧胆巴建立的玉树结古寺、澜沧江的源头云南沧源县;还有怒江大峡谷里的小村庄知子罗、日照金山、罕萨山谷、 喀什至巴基斯坦塔科特的卡拉昆仑公路等等。
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所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汗颜在于,我就是非有志者其中之一。确切的说,是虽有志,但不能及。只好如同一个吃货般,饶有兴味的欣赏一桌的琳琅满目和浑然天成。
遍查宋词三百,不见雪山之上,云雾与风雪,弥漫飘摇;雪山之下,绝壁与村庄,刚柔兼济。动的神秘,静的自然,美的离奇。无论时光悄悄溜走,还是追逐白云苍狗,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惊讶于蓝天竟然能这么蓝。是闲云勾勒了天空,还是蓝天涂抹了闲云,油画一般。美的纯粹无瑕,纤尘不染,只这么一看,仿佛这一世,尘埃落定。
横亘在蓝天、白云和绿野之间的唐蕃古道,请借我一双眼睛,看千年路上,行人无数。 众生失忆,留下我,历经沧桑。
雪飞炎海变清凉。知子罗附近的老姆登村,仙境一般的地方。他日若与相逢,定当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
在喧嚣的城市,雾气蒙蒙,再也难见漫天的繁星。夜幕下的罕萨山谷,星空、雪山、峡谷,灯火稀疏,安安静静的,把清辉布满世间。
星空下的巴尔提特古堡,神秘而庄严。不用抬头看天空,睁眼即是满目星光。
治沙标语写着: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可用奇拉的话说,就成了另外一种味道:没有荒凉的沙漠,只有荒凉的人生。
在苦寒的旅途中,眼睛上天堂,身体下地狱,灵魂回故乡。
惯性的力量,让我产生一个问题:什么才是荒凉的人生?
也许这并不重要。
就荒凉而言,不同的旅者看到的,总有不同的景象。大唐玄奘法师曾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但愿谁的人生也不荒凉,让向往的风景,变成美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