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诗经:唱了三千年的民歌》_读书笔记_500字

《诗经:唱了三千年的民歌》_读书笔记500字

并不是所有的符号都是声符,都有可以念出来的声音,甲骨文首先就是一套符号,一套用来记录不在这个世界的缥缈之灵的意见的符号。商人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发明了甲骨文,而且显然没有打算让很多人了解、运用这套符号。
在周人的手中,文字由记录、保存超越世界讯息的功能,转变为记录、保存人间的现世讯息。
《诗经》收录的内容,具备高度的歌唱性。《诗经》是中国文字和声音相结合的最早例子,不过不是和说话结合,而是和歌唱结合。
读《诗经》,我们不能忽视歌的形式,包括句子的字数、句子和句子间的连接、同样句子的反复规律,以及整首诗如何由重复及相异的句子组成特殊的结构。读《诗经》,我们还应该特别关心字与音之间的关系,认真看待形象的符号,和口舌发出的声响,中间是否有些什么固定的关系?
周人建立了民歌与民情之间的联系,相信民歌反映民情,有助于贵族掌握封国情况,所以要“采诗”。
《诗经》里的诗,留给我们的另外一个深刻印象,就是这里几乎没有单纯的“人事”。他们从来不单纯地、直接地谈论、咏唱人做了什么、人与人之间有什么互动,描述人与事之间的关系时,总是不断穿插外界的环境,尤其是大自然的现象。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