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1:大国博弈》_精选读书笔记1100字
说读完了这本书。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对于书籍论述的内容比较单一的。写起书评来会比较方便一点。而这本书的时间空间跨度比较大,涉及的方方面面也比较多。要一一回顾当时的想法。已经非常困难了。也就是说,以后在阅读的时候要为写书评而专门做相关的笔记。
总的来说,这本书肯定比我的高度要高多了。对我就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仅仅通过回忆。我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善意和恶意。看待一件事物的现象,其实是无法判断其最终根本目的的。而从善意或恶意的角度去揣测。可能更接近于事实真相。但这个难度绝对不会比通过现象去判断要小。
美国当年对中国的支援。美国是一个比较现实的国家。她完全追求美国的利益。资源中国也仅仅是因为对美国有利。这种情况下,即使你不要他支援,他也会抢着来支援。例如给弱势的一方送枪送炮送资源。可惜中国没有按照各个殖民地的结果去出牌。东西德,南北朝鲜,南北越。这是当年英国来自后来的美国最喜欢玩的花招。共产党没有划江而治而是一统全国。美国人援助中国的项目都是援助国民党。新中国没有负债。新中国没有制肘。而且通过朝鲜战争。一举奠定了。军事的强大。通过两弹一星。树立了中国的实力。
看看美国喜欢做的事。他们经常有短期行为,主要是因为各个政党之间和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美国人喜欢到处插眼。美国人想一个围棋高手一样喜欢到处留下劫材,钓鱼岛,台湾。南海……。
而国家之间的争斗。首先要满足的是自己,立足的根本。也就是说。军事实力。这样可以保证对方不会拔插头。所有一切都按照自己既定的规则去走。而接下来就是对方的关键点。使之成为对方必争而我方可调配的资源。不管是石油也好,铁矿石也好,都是如此。
但不管怎么说,成败的关键是时势。而从长期看。不少事情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中国的经济建设发展比较晚。却正好赶上了欧美的产业,转移浪潮。在同质化严重的时期,各个国家竞争激烈。中国却赶上了亚洲金融危机。一群对手被消灭。
历史的选择总是有其道理的。看似偶的现象,其实会有必然的结果。以前在阅读传记类书籍的时候。总会觉得某个特定人物在某个时期没有度过的话,可能历史会不一样。现在想来历史不过是在选择他需要的人。假如没有希特勒。德国会在其他人的带领一下走上世界大战的道路。我认为与其说一个人。改变了历史。不如说历史选择了他这一类人来改变历史。而这一类人会有无数个体选择。树立起来的希特勒和东特勒有什么区别呢?不过是我们现在在历史课本上写过一个名字而已。
但现代战争的隐蔽性很强。花样也很多。就像当年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苏联的解体。美国毕竟是这个地球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决策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