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木乃伊跳舞》_精选读书笔记1600字
读这本书是因为之前一直在找一本关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书,没有找到,因为知道有一本书《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是和大英博物馆有关的。在一个读书会偶然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知道它是关于纽约大都会的,就迫不及待的读完了它,因为太喜欢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了,虽然本书的重点不是介绍大都会博物馆及其馆藏,更多的是描写它的变革记,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从中了解它并在书中很多有关博物馆中的藏品是如何获得的情节中,找到了似曾相识的感觉。
本书的作者托马斯·霍文是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史博士,35岁时成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最年轻的第七任馆长。这本书和大都会博物馆有关,但是霍文根本就没想系统的介绍大都会,我们可以把它当作霍文的个人回忆录,里面充斥着各种爆料以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真实的让你感觉到中美文化的截然不同,同时透过这本书也了解美国的上流社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生选择,通过这种描写,作者把我们带入与大都会博物馆有关的各种奇文异趣中,让我们读起来津津有味!
尽管有人会觉得霍文对名流人士有暴露癖,但是他以他的方式和直白,让我们体验到了不同的了解博物馆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让我们眼花缭乱,叹为观止的博物馆背后的故事,博物馆不只满足我们的观赏欲,更多的是博物馆人具有的探索精神和责任,或许每个人一生都有踏入博物馆的机会,面对历史留给我们的祖先生存的环境和物证,让那些展品告诉人类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整个美国都不得不承认,霍文是个英雄——一个头脑精明且热情疯狂的天才,正是他开启了那段“让木乃伊跳舞”的博物馆变革史:
从“诱捕”重要的捐赠人;到跨越国界偷运古代珍宝;与古董商背后的势力圈子秘密斡旋;与同行对手斗智;举办争议性大展;征集艺术大师惊世杰作......
霍文唤醒了沉睡中的大都会博物馆,从一鸣惊人到一锤定音,大都会以其蓬勃的活力一跃转变成美国真正意义上四方来贺的大都“汇”。
如果要大都会博物馆夺回在美国应有的领先地位,必须使整个博物馆在精神、财政上焕然一新,使博物馆更受欢迎,让人们与其所拥有的5000年伟大艺术对话交流。
上面这段话就是霍文的伟大构想,如今的大都会博物馆正如文章的引子所描述的:“如同梵蒂冈,大都会博物馆比自己众多元素的总和更重要、更具魅力——它是光环、时尚、现实和一种信仰。”
有什么地方可以让你在同一天里看到一座埃及陵墓,一套完整的日本盔甲,以及摆满整个展厅的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答案就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与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并列为世界三大博物馆,有人七次来到这里仍然有没见过的展厅,没见过的展品,因为这里实在太大了(很遗憾我真的没有看到中国园林的庭院展厅)
作为二十一世纪奇迹之一,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拥有一个无与伦比的人类伟大成就收藏品涵盖全球,时间跨度6000年。
去大都会博物馆在埃及馆偶然听到这样一段对话:“美国特别注重历史,因为他们没有。” 所以,站在中国馆巨大的壁画面前,被深深震撼的同时,也会感到无比骄傲。
女儿和我的感受却完全不同,她生气的说:凭什么美国会有我们这么多的藏品?但是我的心中有一个答案,大都会和其他世界的瑰宝一样,它不是某一个人的,它是全世界的,艺术和文化是没有国界的,中国的壁画,民国时期无人问津,到了国外却大放异彩,传播中国文化,到底是可悲还是可喜?
美国的历史如此之短,美国文化手里的牌,自始至终都不算出众,但是他们却能真正的物尽其用,把每一个筹码用到极致,早期移民把欧洲文化带到美国,很快这些文化遍及美国,时至今日,美国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之一,文化是历史的累加,缺乏历史的美国文化发展的如此之快,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从《国家宝藏》这个节目的播出,以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说过的:“故宫藏有186万件文物,不能让它们沉睡在文物库房。”“我们就是要把这些文物真正的活起来,活在当下,活在每个人生活中。”
或许我们可以期待“让中国的木乃伊也跳起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