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创新者》_读书笔记_1200字

《创新者》_读书笔记1200字

纯阳书评第二百九十一之《创新者》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结构,最终也赢在了这种结构,作为一部关于信息技术的史书,其实可以选择的构建范式是有限的,无非是编年体或者是纪传体,但是作者偏偏不肯就范,充分发挥了自己作为一名成功传记作家的功力,硬生生闯出一条新路,让自己脚踏两只船,像一只轻盈的猫,在两种不同范式之间灵活地穿梭。在选择了编年体为主基调的同时,以纪传体的形式安排重要人物逐个粉墨登场,在效果上既有了编年体按照时间先后循序娓娓道来之感,也有了纪传体对重要人物的丰满刻画。总体上来讲,正如作者将信息技术发展史定义为一部创新史,将这个历程中涌现出来的重要人物定义为创新者,作者展现这段历史和用以展现这段历史重要人物的方式和结构,本身也是一种创新,而这种创新的形式至少是对所要展现内容的致敬。

结构决定维度,正因为这本书具有这种奇特的结构,所以读者也就有了欣赏这本书的奇特的维度。一个维度是读者可以按照编年体的模式,获得一种宏观上的全景视图,依照时间循序,去领略电脑、互联网从概念、原型、试制品、产品到商品,从萌芽、初始、发展再到成熟的整个过程。另一个维度是,读者还有机会充分享受纪传体模式所带来的丰富细节体验,尤其是可以借这个机会更多的领略一下沃尔特.艾萨克森的劳拉笔法,毕竟作者所写的《爱因斯坦传》、《史蒂夫.乔布斯传》各个都堪称经典。而这两种维度的交相辉映必然带来一种感官体验上的共振,就像戴着3D眼镜看3D电影一样,这种共振的结果就是出现了体验效果上的涌现,即出现了原来维度所没有的新体验,而这种新体验就构成了第三种维度。在这种维度下,读者时而会因为沉入人物故事中,以为自己是在看一部重要人物的传记集,而不是在看一部信息技术史。时而又会因为这些重要人物总是聚焦在一个领域,甚至是围绕一个共同的问题去不断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因而猛然想起人物只是手段,历史才是目的。作者如何构建,读者就如何体验,作者在两种范式中的来回跳跃,也就带来了读者认知上的奇特体验。

作为历史,肯定是要反映一些东西的,是要说明一些道理的,作者这样的安排会不会对这一点带来妨害。答案是,不会,而且是恰恰相反。作者这样的安排,丝毫没有带来结构上的混乱,得益于其已经在书名中说透的主线。作者抓住了信息技术发展史的灵魂,也抓住了活跃在这个波澜壮阔历程中众多人物的灵魂,创新。因而无论不同时间点上有多少特殊性,也无论重要人物有多么怪癖的个性,在创新这根主线面前,一切都像马上要见到艳阳之日的薄冰一样,纷纷消解了,而作者这种新颖的阐述方式所带来的特殊性,更不在话下,一样烟消云散。正因为如此,作者就可以气定神闲地聚焦到创新这一点上,去把握规律,去发现模式。而作者在本书中抓住了信息技术发展史的灵魂,以一种创新的方式构建了一种新颖的结构,既为读者提供了独特的阅读体验,也优雅地完成了向历史,向时代致敬。训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