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良知沉睡:辨认身边的反社会人格者》_读书笔记700字
从演化的角度解释一下反社会人格。在自然界能生存并延续下来的个体或种群是因它身上所存在的特质有助于自己或共享此共同基因段的种群。在当今下的人类一般认识的“利他”特性里(即自发对他人善意),因你对和自己有交集的人付出了帮助(这样有助于种群存活),然后作为交换得到别人的帮助(因为很大可能他也存在这样的基因),由此你也更有利的存活延续下一代。在这种机制下,其实不定向突变出“自私”特质的个体很难存活,因为很有可能,人的基因段里存在这样的机制让你倾向于做出这样的选择:你对某人A好,但A一直很“自私”,不能给出当应的回报,长久以来,你就会放弃对他继续好。这样从长远来看,这种“自私”的人似乎将无法获得稳定的利益。然而,这种“自私”的人虽然极少,但为什么仍然有呢?因为只要能存活下来的,如果他们另外存在某种其他有助于生存的特点,那么他们可以存在:比如善于伪装等。而且一旦因这些特性使得他们可以在这个世界生存后,他们得到的红利将要多于一般需要自发利他的人。这个世界的社会结构是主要以人类“利他”的假设而建构的,一旦这种人在这种社会结构里如鱼得水,他们所等的就是一群利他者自发的送来源源不断的“利”了。
很多人觉得这些反社会人格不易于理解,然而我觉得从演化角度甚是可以理解,只要把任何价值判断从客观事实判断中剥离即可。从自然的角度来说,不管大众人类所谓的自发地“善良”也好,这些反社会“冷酷自私”也好,都没有任何的好与坏之分。最终体现的无非是这段基因段能否流传下来而已。
因此并不认同人性本善,也不认同人性本恶。
甚至,我深刻怀疑现代社会对病,尤其是精神疾病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