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_读书笔记600字
蒋先生的这本书是任何一门学习晚近史学生的必读书,其叙史架构多为后所沿袭。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之一,便是以批判性思维,将自己代入历史环境中的方式去考评人与事,具体即为蒋先生以林则徐为例探讨鸦片战争之后国人觉醒的迟滞以及对耆善的评价。当时虽有鸦片战争之败,但国人未以为真败,反而是归咎于未能任用贤明如林则徐等,时人的思想依旧停留在旧有的贤肖观念中,而未认识到外国的坚船利炮。林则徐本人也具有两重性,他在外体现的仍是符合大众预期与主流价值观的一面,但私下却主动了解西方情况并初步认识到了中英武器的差距,但碍于舆情只是私下写道。而耆善为人诟病之一便是《穿鼻草约》,但客观来看,该协约也许是当时比较好的处理办法,结合林则徐的矛盾心理来看,耆善其实已经认识到中英武器之差距而非人心之有异,他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在尽可能减少对国家的伤害而已,而这却在当时无法得到理解,固然耆善也有其他缺点,但也许并非如人所言是一个卖国贼。推及后,对李鸿章翁同龢等人的评价也需努力将自己代入历史环境,以当时的社会背景考究其言行,也许会得出不一样的更客观的观点。此外,结合近来晚近史研究步入高原期,研究时段不断下移的情况来看,蒋先生的叙史架构多为后所沿袭或许也显示了晚近史领域研究的机械与保守,亟需新的叙史视角、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