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王安忆自选集》_读书笔记_1300字

《王安忆自选集》_读书笔记1300字

比较喜欢“寻根文学”。王安忆的《小鲍庄》,故事情节很吸引人,把庄里人的朴实、仁义、风俗写的真实有别。在一个思想僵化的庄子里,人们的不幸是不言而喻的,但文明的介入又带来了礼教的瓦解,人性也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是福是祸?是喜是忧?也正应了那句不破不立,有舍有得。所以说寻根文学总离不开儒、道、释的渗透,那是祖辈最根本的信仰,也是人的天性的一部分。

《叔叔的故事》给我感觉是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只不过这个叔叔反抗的过了头了。先是对妻子、丈母娘的反抗,后是对孩子的排斥,到最后对自己命运的反抗。但他的这些个积压最终体现在了情欲上。他的不幸就是不愿跟自己和解。当名利双收,认为自已是苦尽甘来,幸运之至时,便受不了半点的挫败,和周边的一切较着劲。那可怜的自尊心,优越感实在是脆弱。

《小城之恋》是王安忆“三恋”里(另外两恋是《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自认为写的最好的一部。因为里面有强烈的性欲而轰动一时。写的是文工团的两位边缘艺人在那样一个封闭、充满情欲气氛、又同病相怜的境遇下对性的难耐饥渴。一开始并不知道王安忆要表达什么?通过她与张新颖的对话知道了个大概。一是八十年代写性,有拆除藩篱革命的意义;二是性是严肃的,不是拿来取笑的;三是中国农民对性的观念是坦然,而不是非正面的故做扭曲。所以,经上分析《小城之恋》里男女主人公虽然已经有了孩子,但还是没有走到一起,就是因为环境、欲念、道德那一处处的藩篱。

《我爱比尔》其实是我不太喜欢的一篇,认为主人公阿三就是作,而她自认为也有这个资本,是我不太喜欢的一类人。王安忆对此创作有这样的描述:阿三是不自觉的人,不是说她不知道要什么,而是不知道不要什么。她很盲目。她要一样东西就是去要,去要,需要付什么代价,则全然不计较。社会不乏有这样一类人,她们的价值观和你完全不同,你以为你是正面的,你以为你是社会的主流你就是合理的,她们可不这么认为。她们都是勇敢的人,几乎是艺术的人生。王安忆的评价的确是出乎我的意料。一个人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怎么活都可以,但防碍到别人甚至是伤害了他人,在我看来不是勇敢,而是有些无耻。

《招工》是王安忆的一个短篇小说,一直说自己不擅长写短篇的王安忆,认为这是一部比较完整的短篇。我看过之后对这个知青刘海明是即同情又讨厌,精明到机关算尽。其实这样的故事在我们周遭是有原型的并不是完全虚构。所以,有时候不是我们选择人生,而是命里注定。这跟自己的性格真的是分不开的。那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要懂得臣服命运,不要做太多的选择。

《天仙配》名字很戏剧化,但内容却是日常化,很好看。王安忆讲:“其实我觉得生活使我们大家都感到非常为难,有让人为难的地方,但是它也不会把人往绝路上逼,不会让人过不去的,还是会给人出路的,拐弯也好,跳过去也好,跃过去也好。”由此看来日常好过世俗。《天仙配》就是那么的淡。村长的难、老干部的难、乡长的难、孙家的难,最后用一个梦圆了。

读王安忆的小说,喜欢的非常喜欢,不喜欢的真不怎么爱看,可以说她的小说非常挑人。欣赏她的讲故事风格,那对她散文式的记述就不太有兴趣,其实里面也有有意思的事情,也就抓住那么几个点看看。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