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_精选读书笔记600字
王小波如果生在和平年代会是啥样儿?能成为一个大拿吗?谁也不知道。可是他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这那个时代的气息,和所有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作家一样,心中经常会默默的发问:这个世界会好吗?
而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他们不敢开口,以至于变成沉默的一代。沉默不代表不思考,不代表苟同。但如果要把王小波加上特立独行,又似乎言过其实了,只是转回去几十年,没人敢像他这样直截了当的当一个“喷子”(笑,也许要挨波粉的骂了)。
当今时代不同了,能说的话题很多了,各种各样的语言和语言形式层出不穷,别说一个王小波,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王小波,都有可能。他们冠着各样的名号,传播着自己的学说,写自己的书,一样有着一大群的受众。这没什么,很正常,肚里装了很多知识的人,总是会有一批追随者和粉丝的。
再谈小波书里讽刺的那些林林总总的事件,从古至今,五千年的中华大地上每天演了不知道多少遍,似乎又没什么改观,小波骂儒学反愚民,可不知不觉又在书中和实际行动上实行了士大夫和现代知识分子的那一套:针砭时事。当然,还带着强烈的个人主观意愿。
他可以当一个优秀的评论员,但被人供上神坛还真没必要,特别是对于他欣赏的那类人: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金钱、有责任心、爱看书。这类人如果见了王小波,会把他摆在一个什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