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哈布斯堡王朝》_精选读书笔记_1800字

《哈布斯堡王朝》_精选读书笔记1800字

这是一部由彼得·贾德森,意大利欧洲大学学院历史教授,从冗繁的历史资料入手,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对一个从中世纪到20世纪初,曾经在欧洲历史上叱咤风云数百年,对西中东南欧十几个国家的建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传统封建王朝的前世今生,及其数代君主为帝国理想延续而励精图治,推动帝国在战争革命民意理想中艰难前行并最终在一战后分崩离析的前因后果脉络分析而完成的学术著作。

作品目前读者不多,可能与公众对中东欧历史,尤其是哈布斯堡王朝的耳闻不多有关。不过,如果读者知道,哈布斯堡王朝与奥地利,德意志,尤其是神圣罗马帝国以及法国,西班牙等传统西欧帝国的渊源,一定大大提升阅读的兴趣。不过,读历史著作,尤其是夹叙夹议掺杂了大量史料和评论的著作,对于阅读本书以外的作业功课也有一定要求,否则很难得到一个对近代欧洲历史比较系统整合的认知。不过即使读者不做功课,只是偶尔对本书某些章节做细致阅读,也能受益不小。对于理解近代改变世界进程的欧洲政治经济文化进程获得的蛛丝马迹将对于我们理解身处亚洲的中国的众多事件起到很好的注解作用。

从18世纪中期遭遇继承危机的哈布斯堡家族男嗣绝代,女后裔玛利亚·特蕾莎临危受命开始,开明专制君主的励精图治,辗转腾挪,让哈布斯王朝在失去西班牙王权继承权后,通过与德意志邦国的接连不断的战争中逐渐在奥地利,匈牙利,波西米亚,加利西亚等中东南欧站稳脚跟,并在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中确定了最终的胜利,让哈布斯堡家族的奥地利帝国最终将帝国一统的自由主义愿景传递到帝国统治的每一个角落,让竭力约束贵族权力,解放农民阶层束缚,刺激工商业及文化等各领域,多元融合发展,帝国内部和而不同的繁荣景象的帝国理想不断延续。

哈布斯堡王朝不同君主都遭遇到地方民族主义和欧洲大陆传统强国的竞争压力,包括法兰西,普鲁士和沙俄的围堵。在试图解决帝国治理体制的问题上,玛利亚·特蕾莎和她的继承者约瑟夫二世,利奥波德二世以及后来的弗兰茨一世,斐迪南一世,弗兰茨·约瑟夫一世,都在坚持帝国理想的同时,不断与匈牙利,波西米亚,加利西亚以及更偏僻的帝国领地上的民族主义贵族势力,就民族自治,民族语言使用,税收,对帝国事务的义务与权力等方面进行着不间断的博弈和妥协。在重要的历史时点,比如1848年欧洲革命潮,1866年普奥战争,对于哈布斯堡王朝生死攸关,在收拾战争或革命残局时对新生的资产阶级甚至工人阶层的被迫妥协让步中,帝国内部的国家治理机制不断沿着民主进,专制退的逻辑前进,曾经严厉的出版审查,社会组织管控以及文化教育普及等政策方面越来越向有利于大众和民族群体方向发展。

在国体方面,哈布斯堡王朝的存在感是以奥地利帝国,接着是奥匈帝国的形式为外界感知。在帝国内部,哈布斯堡王朝则已各不同民族领地属国的祖国概念为子民所知,并通过各种方式包括1872年举办世界博览会的形式企图不断强化国家认同。然而帝国维护国家向心力以及认同感的努力在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复杂进程中最终遭遇接连不断的治理危机,并在帝国吞并波黑后,在与斯拉夫民族的仇视对抗中,老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帝国陷入越来越复杂的内外局势。最终由于萨拉热窝皇储遇刺事件,老皇帝和他的军事团顾问寄希望一场大战来彻底解决国内外焦灼的乱局。结果,老皇帝战争未完,就撒手人寰,末代皇帝卡尔一世最终没有能够力挽狂澜,一战中帝国战时政策的失误导致帝国内部民怨沸腾,矛盾激化,各地民族分裂主义领导人趁机将无法履行对臣民基本义务的虚弱的帝国轻轻推倒,纷纷通过了独立纲领,成为独立国家。一个庞大的多民族封建帝国,在曾经掌握整个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影响遍及欧洲甚至世界的王朝就在一战后的1918年瞬间倒下,成为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南斯拉夫,乌克兰等众多目前大家耳熟能详的中东南欧国家。一战后这些国家的历史建构中,很多仍然沿用着哈布斯堡王朝曾推行的民主自由以及多元文化融合的政策,只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理想已经碎片成不同民族国家新的国家建构历程,而玛利亚·特蕾莎们的毕生理想,都已在卡尔一世退位流亡的时刻,定格成历史,终将无法实现。不过他们留下的多元民族融合国家认同建构的经验,仍然可以被几乎当今世界所有国家借鉴。

作品解读历史的角度,独辟蹊径,客观深刻推荐对欧洲史感兴趣的读者一读。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