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长的力量》_读书笔记4000字
自我成长的力量
丛非从
◆ 第2章 推荐序:黑暗中的那道光
真正强大的人,敢于承认自己的脆弱,而不用把自己包裹起来。敞开自己,让别人走近,关系自然会融洽起来。豁然开朗,就在一瞬间。
◆ 第3章 如何充满正能量,勤奋积极又阳光
>> 因为所谓的正能量,就是我允许我有负能量。 自我接纳然后自我拓宽,是这个世界上最正能量的事情。
◆ 第4章 是啊,他就是不爱你了
>> 你长大后,是否能用自己的方式,让另外一个人体验到他所不理解的你的痛苦和需要,让他意识到这对你的确是件很重要的事呢? 每个人都有他的创伤。 总有人给不出来,即使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对他来说,这就是困难的。真正需要的是成长,是爱自己的能力,是修复自己的创伤,是放下“此刻即永恒”的心。 当他的爱给出来的时候,你安然享受被爱。 当他的爱给不出来的时候,你要学会用自己的爱为自己补上。 当他不能爱自己的时候,你也要去爱他,让他安然享受被爱。 爱是一个互相满足、动态平衡的过程。 成熟的过程就是:你发现这个世界和他都不完美,但是依然选择去爱,而不是幻想另寻完美。 相信爱,爱就会回来,虽然有时候眼前看不见。这就像是妈妈一样,妈妈并不是消失了,不要你了,她只是去上班了。她会回来的。
◆ 第5章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别瞎扯了好吗
心理学的目的不是让人成为神,而是让想成为神的人愿意成为人。 我觉得学了心理学后,我的人格没有什么太大改变,想愤怒的时候还是愤怒,想装的时候还是喜欢装,想抑郁的时候还是会抑郁。不同的是: 态度变了。我可以大大方方地放飞自我,不再自我攻击,不再跟自己对抗了。反之,我还挺喜欢这样的自己,所以我可以大胆表现。我发现生活更加轻松快乐,更加单纯了。能力变了,我具有了判断情境的能力,可以在合适的情境里去选择这样或者不这样。 这就是他们看到的真实吧。 你以为的不完美,正是你完美的体现。 存在即积极,问题即资源。 所有的存在都是有积极意义的,所有的问题都是一种资源。我们这些特质恰好构成了我们的独一无二。
发火是一种与人连接的方式。当我们没有能力直接表达“我需要你”的时候,就会用愤怒表达需要。如果你面对一个没有能力跟你发火的人,你会发现你没有办法走进他。 如果一个人跟我交往从来不发火,我会觉得他没有信任过我。 比如说伤害别人。发火过度了有时候的确会伤害到别人。可是那又怎样呢?伤害别人是不可以的吗?伤害别人就没有好处吗?当我相信我们的关系不会因为一点点伤害就破裂的时候,你会发现关系其实是更近了的。 我用个更高级的词表达伤害吧:敢爱敢恨。不敢恨、不敢伤害别人的人他真的敢爱吗?
>> 我们通常会对某些行为特质,持四种态度: ①排斥它。讨厌它,跟它做对;想弄死它、改掉它②接纳它。好吧,我依然不喜欢它,但是改不了了,我决定接受我就是这个鬼样子③欣赏它。我不去排斥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哎,其实这个特质给我带来了哪些哪些好处,还让我得到了某些别人没有的东西,我开始有点喜欢和欣赏它了。比 ④庆祝它。幸好有它,我才成了独一无二的我,才成就了今天的我,才组成了完美的我。不嫌弃现在的自己,就是成长。 喜欢去别人待烦了的地方,然后把它叫旅行。 喜欢去睡别人睡腻了的人,然后把它叫偷情。 喜欢变成别人讨厌的样子,然后把它叫成长。 为什么不去喜欢自己正生活的地方,正在睡的人,正拥有的特质呢? 你可以尝试去更多的地方看看,能走多远都是很好的,但不要觉得一定走多远才正常。不要讨厌自己生活的地方,于是那才有可能是一场美丽的旅行。你可以发展出更多的人格面向,但不是一定要实现哪些特质。不嫌弃现在的自己,于是这才是一场幸福的成长。 然后走遍了千山万水,发现月还是故乡明
◆ 第6章 世上并没有性格这玩意,只有压力下的应对模式
人之所以外在成功,归根结底就是性格的成功,性格的成功就是人是否具有在压力状态下能灵活应对的心理能力。 无须再给自己植入性格不好、不可改变、我完蛋了之类的暗示,只要睁开眼,或者给一束光,然后看看这个真实的世界,就是另一片天。
◆ 第8章 理解一个人,就是把他放到他的背景里去
理解和喜欢是两个概念。我不喜欢你,但我深刻地懂了你后我就不会再对你有情绪。我理解了你的局限,就不会再去期待,也就没有怨,没有恨,没有讨厌。因此,我也认识到我应该去寻求真正能给我满足的对象。 而我们,此生不同,各自平安。我难以拒绝别人。对别人的要求,我有时候会感觉到压力但是又不得不去做,因为怕别人失望,不开心。自己也不想矫情,强迫一下自己还是可以去做的。所以我常常委屈自己去满足别人。 然而我的内心深处依然讨厌被要求,被强迫。我渴望自由,但是又常常不敢承担自由的代价,害怕拒绝别人会伤害到别人。所以我会惯性地委屈自己。 果我看到了却没回你消息,那是因为我在你面前感受到了自由,相信你会允许我做自己。然而你却没有允许我,这再一次让我感受到了我一直都在被别人各种强迫着。这重复了我早年的模式,让我把你当成了我爸。 我们两个人,因为不同的创伤被激活,而产生了矛盾。
>> 成年后关系的很多矛盾,其实都是因为两个人不了解彼此内心深处的伤,都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对方,才会对对方很生气很失望。其实,他们都看不到对方内心真实的那部分脆弱,只沉浸在自己的脆弱里索取着。 我相信我对你来说是重要的,所以你不回我,我也不会怀疑和乱想。 我相信我对你来说是不重要的,所以你不回我,我觉得也正常无所谓。 我不相信我对你来说是重要的,所以我才期待你随时回,以证明我对你来说是重要的。 所以我对于不熟悉的人,才是及时回的,生怕别人觉得自己不重要——因为本来就不重要,所以才要照顾一下他,怕他有这样的感觉。我说我们这关系,一起经历了这么多事,彼此安慰了这么多年,你还要再怀疑我们的关系,再怀疑在我的世界里你是否是重要的,我都想抽你了。我两年不回你消息,你都不该对自己的重要性有一点点怀疑。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具有识别现实情境具体是怎么回事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陷入“因为我不重要”或“因为你不够重视我”的情绪里。
◆ 第10章 妈妈是怎么“杀死”你的
>> 潜意识不知道什么是对错,潜意识只知道安全和享受。安全大于享受。
◆ 第12章 对不起,我必须反驳你
如果一个人误解你,你可以平静地解释或不解释。如果你的反应是激动、委屈、难过,那就说明你有“情结”了。当两个人愿意面对彼此内心深处的黑暗的时候,当他们相信这部分黑暗是可以被接纳的时候,关系就会被推上一个新台阶。当年妈妈没有接纳不好的自己,自己长大了也不接纳不好的自己,但这部分终究会被另外一个人接纳。 相信,就会。 哲人说,切勿交浅言深。直言直语,伤人伤己。真实的自己,是最容易被喜欢的。真实的自己,也是最容易被改变的。 当我们有能力去看见真实,承认无能,我们就有了改变的可能性。 最后我跟他道了个歉:我的心理问题也挺严重的。我是被骂大的,鼓励人、说好话对我来说是件很难的事情,所以我通常只擅长骂人。
◆ 第13章 总有那么些时候,感觉自己一无所有 我们内心装着太多不可实现的梦,实现不了就只能抑郁。抑郁只不过是对于自己无能感和平凡现状的一种排斥。 是的,抑郁,只不过是我们嫌弃自己的结果。
>> 对一个人最深沉的爱,不是鼓励他,安慰他说你很好、你很棒,而是告诉他,你好了是很好,你不好了也没关系,你失业了也没有关系,你一无所有了也没有关系,你还有我,我会一直在你身边、陪着你、护着你。
◆ 第14章 这么在乎钱,你一定很穷吧
>> 可是一个人活着,本身就应该是富足的。他可以相信自己是被这个世界爱着的——无论有钱没钱。他可以安心享受阳光雨露,可以安心流淌爱恨情仇,可以肆无忌惮体验活着的幸福。他有很多丰富的情感,包括爱情、美感、道德感、崇高感、快感……他的生活由很多交往深深浅浅的人组成,有很多丰富有趣的事,他体验着不同的感觉。他爱钱,但不会用钱去衡量这些情感。
>> 婴儿如果确认了妈妈是安全的,他就会开始走向世界,体验世界的精彩。妈妈不需要时刻在他身边,他只要相信妈妈会在就可以了。这叫安全型依恋。但是当婴儿无法确认妈妈一直在,就需要粘着妈妈,把精力投入到如何更好地拥有妈妈上,就没有精力去管这个世界精彩不精彩了。这叫矛盾型依恋。 钱就是我们后来的妈妈,她不一定随时在,但只要我们相信她会一直在,我们就敢于去体验这个世界。我们不相信的话,就只能死死抱住钱了。
◆ 第17章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 环境是否安全有两个因素决定: ①你对环境的驾驭能力。也就是你自身的能力、水平、知识等,这些硬件水平决定了你是否能轻车熟路、灵活自如、信手拈来360度搞笑或严肃地表达。 ②你对环境安全感的感受。你是否相信环境和他人是愿意接纳你的,允许你犯错的。你越是相信你在环境里是被允许的,你感受到的安全感就越高,你就越能放松下来。 因此成为有趣的人至少就有这两个方法: ①提升知识和能力,你的熟练程度决定了灵活程度。 ②放开自己,允许自己自由发挥,相信自己一直都是被接纳的。
>> 不害怕犯错的时候,你才有精力做自己,而这才是对他人保护和爱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