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父亲季羡林(修订·纪念版)》_读书笔记600字
季羡林,他是人不是神,他有他的痛苦与难言之隐。当看到德国房东女儿为了他终身未嫁,我竟然哽咽了。
感觉作者这么理性,客观,有点缺少慈悲,应该多站在父亲角度说。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世界也不同。
中间有几章写作者经历的,看不进去。
作者说父亲吝啬,没有人情味,好大喜功,我能理解,觉得作者不是无中生有,但是,也更觉得儿子多少有父亲的影子。不由想起钱钟书杨绛先生,他们学识渊博低调做人夫妻恩爱家庭和睦,赢得后人无限敬畏。
一家一个模式,清官难断家务事。如果我是季承,我会写这本书吗?也许会。
注:上述文字这是我读这本书时分多次的有感而写,未加整理,不成文章。
我很喜欢季羡林,读过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学术大师系列》之季羡林,还看过一些季羡林留德期间的日记。我个人对大师们有些盲目崇拜。读这本书,我心目中的大师形象立体了,鲜活了~
读这本书不会影响我对季羡林的敬爱!相反,我对季羡林从小离开父母寄人篱下的童年阴影,常年孤独背井离乡,学术严谨冷门孤独真的很理解。
性格成因确实是受其成长环境影响的,缺爱,季羡林童年缺爱,中年缺爱,老年时也缺爱,或者说老年时,季羡林不接受爱了不会爱了。如果不是深受打击他还是无法接受亲人的爱,这都与一生缺爱有关,我对季老深深的理解同情~
哎~
不要为古人担忧了。
我将对父母对子女对家人给予源源不断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