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0版)》_读书笔记_4000字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0版)》_读书笔记4000字

这世上会不会存在一种稳定、快速、大赚的投资方法,任何人都能按图索骥立杆见影?就算存在,也是如少林拳法,同一个拳谱,不同人练出不同的少林拳。

一,技术分析即阅读历史走势图决策

图表分析是市场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辨识出这些重复出现不断演变的长线形态,认识到你正处于经济周期的哪个阶段,是通胀期还是紧缩期,认识当下处于价格运动的什么阶段,建仓、洗盘、拉升、出货、牛市、熊市、振荡市。发现当前主要周期(周月季)趋势,在趋势持续惯性运动过程中参与,获得趋势和时间的奖励。

二,技术分析要求清醒客观独立的判断

与市场中大批最聪明最顽强的头脑竞争。

三,技术分析解读牛市

第一个阶段建仓期,此时远见的投资者嗅到了经济向好气息,逐步建仓。在这个阶段,公司财报毫无亮点,甚至一塌糊涂。普通民众对股市毫无兴趣,交投清淡,但随着市场的转暖,成交量开始增加。

随着民众开始关注股市,第二个阶段开启。在这个阶段,市场稳步上涨,交投日益增长。技术派投资者看到了获利机会。

市场进入第三个阶段。民众大批涌进股市,交易活动频繁。所有财报都释放出积极信号,股价飙升,媒体纷纷唱多市场,投机猖獗,成交量持续放大,股价跳水频繁出现,垃圾股被炒上了天,绩优股则大多落后大盘。

四,技术分析解读熊市

第一个阶段出现于牛市末尾,聪明投资者加快出货。此时,交易量仍然很高,但随着每一轮价格上涨交易量逐渐减少。民众仍然热情高涨,但炒股获利越来越难。

第二个阶段是恐慌期。买盘越来越少,卖盘越来越急。股价几乎是垂直下跌,然而成交放出天量。恐慌期过后,市场会经历较长时间的修复或横盘走势,然后第三个阶段开始了。灰心的投资者开始抛售股票。他们有可能在恐慌期之前就持有股票,也有可能在恐慌期才买入,因为股价相比几个月之前已经很便宜了。消息面开始恶化。第三个阶段的下跌势头并没有之前那么猛烈,但由于一些投资者割肉抛售,筹集现金作为他用,整个市场会持续下跌。垃圾股泡沫彻底破灭,而绩优股的下跌则相对较慢,因为投资者往往更长期地持有绩优股。在熊市的最后这个阶段,上述问题集中爆发,市场价格已经反映出最差的预期,而熊市往往在利空“出尽”前就结束了。

五,相互印证原则

平均指数必须相互印证,这是道氏理论所有原则中最常受到质疑也是最难以理解的一个原则。但是,这条原则经受了时间的考验。

六,成交量验证趋势原则

在牛市中,价格上升时成交量放大,价格回落时成交量缩小;而在熊市中,价格下降时成交量放大,价格回升成交量缩小。

七,横盘取代中线走势

横盘指小幅震荡走势,时间持续两或三周,有时甚至数月,此过程中价格在5%的范围内小幅波动。出现横盘时,意味着买盘和卖盘基本上势均力敌。在这个价格区间内,要么卖盘耗尽、买家只有提高报价才能引出卖盘,要么买盘耗尽、卖家只有降低报价才能引出买盘。对横盘走势,价格上涨突破横盘上限就是看涨信号,价格下跌突破横盘下限就是看跌信号。横盘持续时间越长、价格区间越窄,其最终突破技术意义就越大。

八,趋势反转信号出现前趋势将持续

投资者不要过早改变仓位,不要在信号出现前过早行动,耐心等待趋势明朗再出手的投资者更有可能获利,不等走势明朗就过早出手者可能亏损。

九,分形市场理论

分形用以描述股价变动的特点,字面含义是在一个整体中,不同大小的组成部分都具有相同的形状。在股市中分形代表这样的趋势特征:分钟K线图所展现的形态和特征与日线图、周线图相同。

十,交易频率与可靠性成反比

根据10天移动均线进行交易的频率是200天移动均线的10倍。关注的时间单位越短,就意味着你越容易被市场的“噪声”所左右。这也是日内交易者极少成功的原因之一,市场噪声和随机的价格变动大大增加了数据分析的难度。

十一,技术分析判断股票主力出货

出货甚至需要比建仓更多的技巧和耐心。必须慢慢出货,避免引起别人的注意,不断调整出货量,以免供大于求引起股价下跌。但其他人迟早也会开始出货,最终引起股价下跌,必须时刻准备在股价上涨的势头减弱时进行获利了结。所以,主力出货的时机是股价看似见顶时或达到预期目标时,离真正见顶还有一段时间。一旦有买盘出现,就迅速成交。

主力清仓前,需求就会减弱,很可能是因为买方察觉到卖盘的增加。股价开始回调立刻暂停出货,如果股价跌幅太大,甚至会回购一些来支撑股价。随着抛压减轻,股价再次回升不进行任何操作,等待股价创新高。股价的上涨会恢复其他持股人的信心,并吸引更多的买家进场。一旦交投再次活跃起来,就继续出货,如果一切顺利,2~3周内就可以抢在需求再度减弱前出手全部股票。

此时,主力持仓已经全部转手,并录得丰厚利润。需求会低迷很长一段时间。股价会先降至之前的支撑位附近,再小幅回升,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在前期成交量见顶时未能获利了结的投资者急于抛盘,而一些仍然看多的投资者则借机接盘。小幅回升后,股价会进入中线或长线下跌趋势。

出货往往伴随着清晰的顶部形态,建仓往往伴随着清晰的底部形态。

十二,重要的顶底反转形态

价格波动越大,反转区域的形成越耗时间则其意义越重大,大势逆转反转形态需要更长时间来形成。技术图表分析首要任务就是学习认识重要的反转形态,并判断它们预示着什么交易机会。

(一)头肩形

1,头肩形定义

头肩顶形态是最常见可靠的反转形态,展示了强大卖盘和弱小买盘之间的冲突,且在冲突结束之前就胜负已定。在现实中完美对称的头肩顶形态并不多见。

A.一波强劲的上涨过程,股价大幅升高,成交量显著扩大,之后进入短线回调,成交量缩小,远小于股价上升及达到顶部时的水平。这个阶段称为“左肩”。

B.另一波伴随着高成交量的股价上涨,并达到高于左肩顶部的水平,之后的回调(伴随着成交量萎缩)将股价带到之前一波短线回调的底部附近,可能稍高于或稍低于这个底部,但无论如何都低于左肩的顶部。这个阶段称为“头部”。

C.第3波股价上涨,但成交量显著低于之前左肩和头部的成交量,且股价在达到头部的顶点之前就开始回落。这个阶段称为“右肩”。

D.最后,第3波跌势出现,股价跌破颈线(即连接左肩与头部之间的低点、头部与右肩之间的低点的一条线),并继续下探约3%。这个阶段称为“确认”或“突破”。

2,头肩形构建与成交量

左肩上涨至顶部的过程中,交投活动要比前一波升势活跃,而左肩的下跌部分则伴随着成交量的降低。

3,突破颈线

在颈线未被有效突破之前不能断定趋势反转。约有20%的右肩没有有效向下突破,即股价停止下跌在右肩的区间内震荡一段时间再次回升,导致整个形态半途而废。

(二),圆形反转

该形态不如头肩形出现得频繁。

圆底形成就是一个买盘逐渐征服卖盘的过程。一开始,抛压逐渐减小,成交量逐渐萎缩;此时尽管买盘仍然虚弱,股价仍在下跌,但跌速放缓,曲线走平。在最低点,多空力量达到均衡,成交量极度萎缩。之后,买盘开始增多,股价逐渐上扬,交投再次活跃起来。成交量随趋势放大,直至达到顶点此时股价呈直线上升状态。

预示着长线趋势即将改变,大牛市近在眼前。后面的大牛市往往是慢牛行情,夹杂着数次调整,使缺乏耐性的交易者出局,最终给坚持到底的投资者带来可观回报。

(三),三角形

三角形态通常具有很好的获利潜力。

绝大多数三角形态都被认为是整固信号,在一段时间后继续强势上攻或暴跌。

(四),箱体、双顶、三顶形态

箱体则反映了实力相当的两股力量之间的较量,卖家想以较高价格出手,而买家想以更低的价格入手,两者不断拉锯,直到最后,突然其中一股力量耗尽(或是投降),另外一股力量胜出。真正的箱体具有鲜明的上界线(阻力位)和下界线(支撑位)。但如果高低价之间的价差足够大,可能迅速引来短线客跟风。

双顶双底三顶三底。

五,楔形

楔形既可能出现在上升趋势见顶时,也可能出现在下降趋势见底时。一般需要3周以上时间来完成。从楔形的起点线(两条界线开始收拢时)到楔形的顶点(两条界线的相交点),股价在界线内波动往往会达到至少2/3的长度;许多时候,股价上升到楔形顶点的水平,甚至在该水平之上最后反弹一波后才开始暴跌。而股价一旦跌破楔形的下界线,通常就会义无反顾地急跌,回吐先前楔形的全部涨幅,有时甚至跌去更多。楔形的成交量变化常与三角形一样,随着股价向楔形的顶点攀升,成交量逐渐缩小。

下降楔形完成后的股价走势有自己的特点。股价突破上升楔形后,往往迅速下跌;而股价突破下降楔形后,更倾向于先呈现一段横盘走势或交投清淡的碟形走势,之后再上涨。面对上升楔形,投资者应果断抛售,落袋为安;而面对下降楔形,投资者不妨静观其变,持股待涨。

(六),长钉形态

出现在长线牛市末期,当日股价巨幅波动,开盘后飙升,收盘时回落,甚至可以被视作一个单日信号。开盘出现跳空缺口,大量买盘推高股价,随后买盘枯竭,最终股价收于开盘价下方或当日最低价。这就像战场上,乘胜追击的一方突然意识到对方是在诱敌深入,于是立刻掉头撤退。此形态倒转过来,就是长钉底。股价在长钉反转之后,往往会有较大的涨跌幅。

(七),整固形态

当一只股票暴涨或骤跌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动能会衰竭,此后,该股要么会迎来长线或中线反转,要么会在支撑位附近整固,形成由多个短线波段构成的箱体震荡,直到找到方向,继续前行。

箱体整固形态则常出现在牛市形成初期。箱体也可能出现在长线熊市的第一阶段,后面紧跟着恐慌性下跌,或出现在熊市的最后一段缩量抛售之前。熊市之所以以最后的缩量抛售告终,是因为有投资者认为股价已经足够便宜,并开始建仓。

(八),旗形

在涨势中看起来像一面正立的旗子,在跌势中则像一面倒转的旗子。涨势中的旗形,常见于非常陡峭甚至是近乎竖直的急涨之后。这种情况下,成交量通常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

旗形和三角旗形整固都是短暂的走势,大多出现于牛市末期,而非建仓和稳步上涨阶段。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