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04:孟子故事》_精选读书笔记_700字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04:孟子故事》_精选读书笔记700字

好好好好好!
孟子大人物也!比起孔子的有求,孟子更高一筹。无欲则刚,哪个王也别再我这王!比起孔子的对结果的渴望,孟子更洒脱,有为但不奢求有果。
写文中写了几篇笔记,此刻就不写了。用时太长了,关键字字珠玑,写就等于抄原文。只有两处与易中天老师意见相左,记录一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
——《孟子·告子上》
恻隐的意思前面讲过,是同情,是不忍,甚至是疼爱,是呵护。羞恶则相反。羞是自己羞愧,恶是憎恶别人,都必须拔出刀来,下得了手。
笔记:这句话的解释,我并不认同,易中天老师。以孟子的浩然之气,如此解释未免小看了孟子的格局。
羞恶之心,是指对恶的行为而产生的羞耻之心。知恶之所在,以此为羞才选择正义。
对于一个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的人,进退有路,理智的人又如何会对恶仇恨,以此为羞已经是最大程度的情绪了。而对于恶,能改变的改变,不能改变的接受。自己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改之就够了。
这我认为才是对的理解,真想找易中天老师聊聊,探讨一下。
原文:实施义举的心理前提和情感状态往往是愤怒,叫义愤填膺;行动时必须不计后果,叫义无反顾;千难万险也非做不可,叫义不容辞;斗争的矛头甚至可以指向亲人,叫大义灭亲;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叫舍生取义。这些都是与义搭配的词,里面的义字也都不能替换成仁。
笔记:
义无反顾,大义灭亲,这些词是孟子发明的吗?大概率是后人曲解的吧。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这些词来解释孟子本意,似乎牵强。
孟子只是让人以恶为羞,自己不去做,并没有让人去和他人的恶拼命。
知道善恶,自己做选择。
齐宣王、梁惠王、滕公一路培训下来,见恶无数,孟子从未舍身,只是嚣嚣,已经是证明。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