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01:论语故事(上)》_精选读书笔记_800字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01:论语故事(上)》_精选读书笔记800字

易中天老师的书帅极了,所以一如知识牧民,随水草而迁徙。深入浅出,句句深刻在理。
读《先秦诸子》,看了994电子页,知道是个相对较大的部头,需要3天左右时间读完,就自行穿插200页左右的小书,同步提高阅读数量。
这是我个人开始阅读时发明的阅读方法,避免长时间读不完一本书,而产生焦躁。尤其自己定了1年200本书的任务。开始计划是一天一本,一年下来发现太为难自己,稍微有事就完不成,而且会感觉累和挫败。知道是计划有问题,于是减到200本一年,即使旅游一个多月,陪伴家人占最多时间,依然能超额完成。
专著而平和的沉浸在一本书里,越不求数量,反而却通达了数量。慢牛也是牛呀!积累就是慢牛上路,但积累本身就是牛。
本书太直白了,只是关于颜回的思考,与易中天老师稍有出入,于是记录。笔记这东西,不写是不行的。
而印南敦史在《快速阅读术》中就提到过:读书是输入,写笔记是输出。有入有出,才利于读懂。输入都是人家的,输出才是自己的。他举的例子可俗了,就像光吃不拉,人会出问题。光读不输出,会感觉读书无用。毕竟读书是想改变生活质量的,光划线,划多少,合上书基本又还给作者了。写笔记就是在用,用才会有用。
贫而乐,如果不是知识的力量,估计很难实现。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富贵于之若浮云。
这本身就已经改变了命运。命定起点,运定旅途,旅途幸福喜悦,而不是起点贫困,苦运终身。
个人觉得,知识还是改变了命运。只不过有的只是精神财富,而世俗的衡量是物质精神皆得。
命运这事,改一半就该算改了吧。
读到最后,颜回之所以未能成为富有的读书人,实现精神物质大丰收,最核心原因是命短。而不是知识未改变命运等
所以说: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有能力、有实力,也得需要有体力才能:等风来,等花开成海。
32岁离世,按当时普通人70岁寿终,还有48年未知旅程。或许他只是想学好了再出山,哪知道早早挂了。读书未能改变他的命运及道德楷模等等,只是对32年的盖棺定论。
活的久太重要了。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