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自编集:秉烛后谈》_读书笔记600字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周作人自编集:《秉烛后谈》取自于这三句诗。主要收录周作人一九三七年四月至十月的作品。正如作者所说,“本书中诸文颇多闲适题目,”然而同为闲适题目,内容却可分为两类,其一表意趣,其一疾虚妄。
周作人的散文素来的评价是"涩淡",在白话文运动百年后的中国来看,写的还是太艰涩了,用了很多掌故,对于现代人来说,并不明白,所以打了四颗星。
看周作人的书,难免会想起鲁迅,都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周作人和鲁迅的关系是复杂的,不仅仅因为他们是亲兄弟但是在差不多四十岁的时候反目绝交,成为当时文坛一件大事,众说纷纭,一是他们在文学领域各有杰出成就,二因为他们政治上的不同主张和遭遇。
周作人的是非功过的难以评判,主要还是和特殊的历史背景有关,在一九三七年被日军占领的北平,还能有这份闲情逸致,写出这样的文字,也这本随笔集就是在沦陷的北平城,他的书屋里写就的。全书虽然无关风花雪月,却是通篇的鸡毛蒜皮。谈诗论酒好不惬意,如果是在太平盛世,写这样无关痛痒的文字倒无可厚非,只是当时的中国实在不适合这样的小资情调,就无怪乎会发生以后的事了。换成是如今的和平年代,这样一位文豪自然是有着极高的地位和赞誉。
看了周作人先生和鲁迅先生的作品后,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个简单的想法,周作人先生称之为儒士颇为妥当,而鲁迅先生则是囯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