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故宫的离合:历史翻弄下两岸故宫的命运》_读书笔记800字
本书以故宫的离合为主题,讲述了两次战争背景下的故宫文物的迁徙历史,包括日本侵华和抗日战争背景下一万九千多箱故宫文物的南迁和西迁历史(被老故宫们从北京到上海再到南京,到重庆到四川峨眉、陕西等地,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故宫文物又汇聚至重庆并运送至南京,大部分回到北京故宫,一小部分分留在了南京)以及国共内战末期,蒋介石政府分三次将部分故宫文物运送至台湾,因此有了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作者在本书开篇提到因为历史的变迁和故宫文物的迁徙,客观形成了多个故宫的局面,传统的北京故宫之外,还包括伪满洲国时期形成的沈阳故宫,部分文物留存在南京客观也形成了南京故宫,还有就是随着蒋介石撤退台湾带走的故宫文物并据此兴建的台北故宫。
本书着墨点在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作者通过多次往返两岸故宫,专访有关专家学者,前往哈佛图书馆翻阅蒋介石日记等方式了解了两岸故宫离合背后的故事。本书选题很妙,回应了许多我们经常提起的问题,比如蒋介石为什么选择将文物运送至台湾,两岸故宫各自的特点(北京故宫是不是一个空壳子,真宝贝都在台北故宫之类的说辞,另外也谈及是否应该在紫禁城之外再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观点,窃以为从提升游客看展的体验来说这一提法还是颇有些说服力的),清末来自中国故宫的文物如何流向全世界,2000年之后文物的回流(提到了十二兽首中的虎首、鼠首、马首、猪首)以及北京和台北故宫文化在日本的展览。作者在书中多处论及文化与政治的关系,围绕国民党和民进党在台湾的故宫之争,突出了政治对于故宫文化的影响(譬如蒋介石通过将故宫文物带到台湾突出自身政治合法性,民进党为推进所谓的“台湾本土化”在台北故宫开展去中国化,亚洲化和推进故宫南院建设等等)。
总体来说,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能帮忙读者了解故宫的离合变迁历史。对于这段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推荐一读。
扣掉的一星主要是因为研究深度的问题,论及了许多问题,但没有深谈,略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