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中东:全球民主浪潮的见证与省思》_读书笔记800字
作者作为一名新华社记者曾长期呆在中东各国,其他国家见识也颇多。这本书先后写了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埃及、阿联酋、叙利亚、巴林、利比亚等中东国家,又写了乌克兰、尼泊尔、委内瑞拉等发展中国家,写了独立小国列支敦士登、瑞士,也写了德国、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从多个角度观察省思民主浪潮在各国中发生的影响。
东方国家是否适合搞民主?有些国家以民主为始,却以独裁为终。如利比亚,人口560万,号称采用直接民主,到头来却是独裁者“温情脉脉的面纱”,也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却为独裁者私下藏富。但是“直接民主”却在瑞士落地生根并结出好的果实,它的设计原则既能避免人们做出愚蠢的选择,又能让民意进行公投决定。瑞士的“直接民主”说到底有两大基础:坚定的法律保障和严格的程序限定。
伊拉克摄影师说:“民主对于伊拉克人来说,就是见到红灯偏要过马路,民主了嘛,我爱怎样就怎样。波兰历史学家亚当·米克尼克(Adam Michnik)说,革命有两个阶段,第一为了自由,第二为了权力。第一阶段焕发出人性最好最纯洁的一面,第二阶段却释放出坏的一面。我想不同的土壤、不同的人民会结出不同的果实得到不同的结果。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从1215年开始,经过几百年间不间断的斗争,才取得民主的进步,我想民主不在一朝一夕之间。
所有曾经辉煌的文明,阿拉伯人、伊朗人、土耳其人心间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如何在强盛的西方文明前重新站起来?中东的命运底色,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都是封建、殖民半殖民一路走来,坚船利炮震碎古老文明繁华腐朽的长梦,中东各国的发展变化,对于中国来说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现代中国正在强盛壮大,但走向复兴之路必然曲折,正如书中所说,历史不在意欢呼或鞭挞,它多棱镜般的颜色、谜一般的命运,期待国人更多的注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