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世间情》_精选读书笔记_2600字

《世间情》_精选读书笔记2600字

世间情

叶曼女士,原名刘世纶,1914年生,2017年2月16日安详示寂,享年103岁。

叶曼父亲与王云五、韩德清是结拜兄弟。叶曼一九三五年由时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胡适之(胡适)先生亲点,就读于北大法学院经济系。在北京大学就读期间,叶曼选修胡适之「中国哲学史」、陶希圣「中国古代社会史」、钱穆「通史」,闻一多「楚辞」和叶公超「英语正音」,这些大师级学者的授课,为她日后得以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在世界各地介绍中国文化的精髓,打下深厚基础。

大学毕业后,叶曼与同年考入北京大学的同学,当年的全科状元田宝岱结为伉俪。后随身为外交官的夫婿,作为大使夫人辗转于美国、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等地驻外总计二十五年,后旅居美国洛杉矶。叶曼接触过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不同西方宗教,后并研学佛教、道家、儒家多年,对东方和西方文化、哲学与宗教有独到的见解。中年为明了生死而学佛,先后师侍南怀瑾先生、陈健民上师等。

六十年代,叶曼为传播中国儒、道、佛三大文化在台湾成立“文贤学会”。七十年代,在美国洛杉矶位于哈冈的家中成立“文贤书院”,每周六免费开讲《四书》、《道德经》、佛教的故事等课程,身体力行,为海外侨胞讲说中国文化,期能带动更多修心向学的风气。

八十年代中,叶曼曾代表中华佛教居士学会(台湾),当选世界佛教友谊会副会长,期间与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戏剧性的相识,让他们成为挚友。后经朴老邀请到北京拜访北京云居寺时,发现云居寺已在日本侵华时被毁损,当即发下宏愿,要重建云居寺。1990年,叶曼来往香港、美国、新加坡等地,共筹得三十二万美金善款。其中三十万美金捐赠用于重建云居寺,受到了时任北京市副市长何鲁丽以及十世班禅大师的接待,朴老也特意作一条幅赞其功德。其余二万美金捐作云南以及贵州兴办希望小学,迄今为止,已建成十三所文贤希望小学。一九九二年,叶曼获得世界佛教协会及二十七国代表参加的佛教大会赠予的金奖。

叶曼曾任辅仁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妇女杂志主编,并以叶曼信箱为读者所称颂。其丰富的东方与西方人生经历、通达的处世态度与洞察人性的智慧,在家庭、爱情、婚姻、信仰等人生目标与问题的抉择上,为现代人传道解惑。蔼蔼学者的风范和对国学的了解,更让她成为无数海内外朋友的精神导师。叶曼传承国学各类经典课程数千讲,并著有多项著作文集,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二零零六年末,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对叶曼进行了专题访问,十一月应北京大学邀请在北京大学世纪大讲堂为莘莘学子进行了题为“中国一定强”的演讲,同月,应长江商学院邀请为商界精英从科学的角度讲解“一命二运三风水”。二零零七年四月,应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之邀,参加西安举办的“国际道德经论坛”。二零零七年六月三十日,应邀前往北京市广华寺作《佛法在中国》的演讲,并多次在北京朝阳区望京街道的中国城市论坛-望京奥运大讲坛向观众教授以历史、儒家以及道家为主要题材的传统文化。今后,叶曼老师将把她的余生,她的毕生所学回报给祖国,让文贤书院在祖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代代相传。

98岁高龄的叶曼女士,自2010年10月在良友(北京)国学研习基地开讲《楞严经》,迄今已一年有余。其间先生旁征博引、讲古论今;各界同修无论寒暑,积极参与,学习国学、热爱传统文化之风日渐兴起。

◆ 戏剧人生

你在心理上必须有所准备,把例外当做意外,把不幸当做当然,如此始能坦然。否则还未起步,便先怀疑虑,前途漫漫,这种日子将如何度过?假如你还能理智自持,希望你或是当机挥慧剑斩情丝,或是防微杜渐、善自护持,要不就抱着人生如戏的态度,自己权充演员,演得不温不火,一直到幕落。

◆ 第二辑 就业和创业

>> 连多才忠贞的屈原都曾被渔父教训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不肯听渔父的劝,终至孤独悲愤地投江而死。

◆ 处事易,处人难

>> 古时大德说:言语莫攻人心病,笑谑莫刺人骨髓,以此施之君子则坏德,施之小人则坏身。

◆ 各有因缘莫羡人

>> 俗语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在西天。

>> 我学佛是在中年以后,世上的荣华欢乐、痛苦艰难,我都经历尝遍。我学佛,是抱着好奇的心情去探索,不求报,不求证果,如同科学家一样,解行并重地去探讨。我学佛的历程,恰巧和俗语相反,那位在开始时我认为远在十万亿佛土的佛,现在却在我心中稳坐,在解和行的探索之下,由证而信了。

◆ “以戒为师”

释迦临终时,弟子们问他以后将以何为师,释迦答复他们以戒为师。持戒有很多的层次:首先是诸恶莫作,戒杀、戒盗、戒淫、戒妄、戒酒。然后是众善奉行,布施以去贪,忍辱以除嗔。更进而不以行善为善,因为若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再进而去除自我的私心,到达自他不二、物我为一的境界。我们之所以有烦恼,是因为自私,有贪心。所谓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因贪而患得患失,而有忧喜苦乐。但事实上,忧与苦远比喜与乐多且深且痛,但是世人固执自我的短暂享受和炫耀于人的虚荣,不惜杀身丧命,在烦恼荆棘中受苦受难,害人害己,反而沾沾自喜自得。假如我们知道天道好还,报应不爽,自然诸恶莫作。假如我们知道助人者人恒助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自然众善奉行。假如我们知道我与万物息息相关,损人并不能利己,便知所谓行善于人,便也是自利,便无行善之念了。假如我们更进而了解此身之我,不过地水火风的四大假合,此心之我,无非意识妄念的无明汇集,更何况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身外物?我执去,贪念除,私欲尽,又何戒之有?

◆ 叶曼和她的佛缘

叶曼:我现在就跟人说我随时随地准备死,但是我一分一秒都不浪费,尽量利用它,时时可死,步步求生。

>> 只是有一个好处,心一动的话,“不怕念起”, “只怕觉迟”,念起,你就觉得贪心又起了,嗔念就起,“念起即觉,觉之既无”。

六度波罗密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是工具,要的就是般若,这前五度就是戒我们的贪嗔痴。

人生犹如演戏,即使我是跑龙套的,也要跑好。”这是叶老的一句话。90多岁的她还在做着很多事情,在为自己很多未了的心愿奔走。比如要让文贤书院在祖国落地生根,比如要继续筹集资金为贫困地区修建希望小学等等。叶老说有大师预言自己能活到103岁,她希望自己能把预言中的最后十年过好,努力工作成就心愿。

人只能自己去努力寻找自己生命的答案,否则无论是国学也好,佛法也罢,再好的东西如果它是它,我是我,那么也与我们无干,与人生无用。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