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相约星期二》_读书笔记_1400字

《相约星期二》_读书笔记1400字

在这本书中,老人说了一些听起来很有道理话,我曾无数次的让自己感同身受,无数次,在想象中经历着各种各样的事情。

可惜,最后我告诉自己,也许你可以感同身受一些基本的感觉,但是有一种情况,你是无法感受。

那就是绝对的感受。

我也不知道这个词汇用的这么不好,可我却找不出其他的词来表示。

感受不到绝对的贫困,银行无存款,家中无余钱,米缸空空。好吧,没有家!这样一个在城市中流浪的无产阶级,连农民的一块地都没有。昨天、今天都没吃,明天怎么办?当然三和大神都能活下去。那我再加一个社会环境,安史之乱的后期。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身体虚弱,百病缠身。这个局怎么破?

感受不到绝对的痛苦,一个风华正茂的博士生,被绑架到泰国的黑煤矿,做事比不过身边的劳苦大众,得到的食物也更少,如果那个东西可以说是食物的话。没有衣服,什么都没有,只有做事的份,做事结束被单独关在一间小小的铁笼子里,只能蹲着,躺不下来。铁笼子一个,接着一个,还摞起了两三层高。明天在哪里?明天,还是一天的工作,然后继续关在铁笼子里。一天、一周,一月、一年,只要你还活着。你也知道死了会被丢到那里去,确切的说是做不动了,会丢到哪里去?就在煤矿旁边的坑里,丢进去,盖上一层薄土,一床卷席都没有,看你进去的时候,还是有一口气的。为什么会知道?因为自己就曾丢过好几个人下去,并用土盖上。所以,其实你还要小心身边的人。

不想说什么凌迟和腰斩,所有这些根本就不是用意念放松就能解决的问题,还有太多太多。

还有许许多多想都想不到的,绝对的更甚的痛苦。

可怜的现代人,已经不知道什么叫做绝对痛苦。

当然,社会进步的优越性已经充分体现出来,那就是我们平时说想的非常痛苦,大部分都能用精神转移的方法去解决。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我们的幸运。

但这种幸运有时候让我们以偏盖全。从哲学思想上来说是不完善的。

看完通篇又回顾了一下老人,所说的所有的话。

话不多,真是一个幸运的老头。

其实老人可以说很多话,为什么只有只言片语?

因为思想的表达不是空洞的,他必须言之有物,他必须有讨论的标的,所以不能空泛的一次输出思想。

人的思想要表达出来,要言之有物,托物寄情。

老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老人很贪心,他希望世界能记住他(而我很平凡,我希望多出去走走,我能记住这个世界就是幸福)。为了让世界能记住他,他放弃了很多东西,很多他曾经作为一个教授,应该并且一直秉持的东西(这些东西让老人变成了人们口中的真实,而据我所知,很多类似的人,不愿让人看到她们的窘态,最终选择的是关着门孤独的离开,因为他们不愿放弃他们最后的尊严,好像张爱玲在洛杉矶罗契斯特街公寓的时候),这两者之间的选择并没有优劣之分,但相对而言,老人为了世界能记住他,做了最大的努力,之所以选择作者来上最后一次课,跟作者的记者身份也不关系。

阅读之前,我们希望能看到老人的很多至理名言,或者还有更多期待。

可是,都是很朴素的语言,也许在朴素中蕴含着哲理,却也不是在别处看不到的。

当代社会网络盛行,人们有一点思维的火花都会传遍整个网络,让全世界人民受益。

我们缺少的不是至理名言,也不是富有哲理的语言,而是敞开心胸去接纳的勇气。

因为这个世界并不是那么美丽。

这本书应该还是给了大家,一个契机,让人们更有可能接受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的话,因为他很有可能不会欺骗。这样哪怕是平常的话,有老人说出来都会引发人们更多的思考。

我想有了这些思考,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