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印度三部曲Ⅲ)》_精选读书笔记_2100字

《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印度三部曲Ⅲ)》_精选读书笔记2100字

五星推荐!非常精彩!我直接从印度三部曲的第一部跨到第三部,因为想知道26年后作者对于古老文明的认识是否有所改变。“在印度街头和乡间所见到的贫穷景象令我不悦并感到威胁。”这是其1962年的感知。经过多年的旅行和访谈,作者通过接洽各阶层的人来认识印度。这也是我关心的,全球化下印度各阶层对于物欲与传统的纠结,梦想与希翼等。“最简单地说,印度是流动的,遍布这个广阔国家的男人和女人,背离了父辈、祖辈的狭窄道路和期望,希冀更多东西。这就是题中所言的百万叛变”。

在书中“充满了人,这个关于印度的全景式描述将在一个广泛的意义上涵盖或者解释这个国家未来二十年乃至三十年会发生什么。”之所以说本书是了解印度的最好途径之一,在于聚焦了“人”,从人的欲望与宗教中展现社会变迁并预示。作者从中产阶级入手,“一个中产阶级成员可能会顿时陷入焦虑,觉得这个国家真是每况愈下。”受过较好教育的生于耆那教家庭的证券经纪人巴布。“我们是做贸易的。经营企业需要有嗜杀本能,做贸易则不必。这就是为什么耆那教徒不涉足企业界”,经纪人认为。

印度人笃信宗教,听天由命,无论有无受过高等教育。但是一场革命似乎再所难免,作者接下来描述的是一位从小就想成名,信仰象神欢喜天的湿婆军地区领导巴提尔。他关心人们的疾苦,但更多是打压伊斯兰教等维护发展印度教。于是,奈保尔进入孟买贫民窟与伊斯兰教徒年轻人安瓦访谈。这里小孩之间的冲突随时后演变成大人之间的血仇,如果双方分别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就会扩大成集体暴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板球赛经常是导火索。“必须当恶棍才能生存下去”,凶杀与信仰同时存在。

居住环境可以塑造人。戈提是湿婆军的一位高层主管,他在纺织工厂区长大,住的是极为狭小出租宿舍里的一个房间。他家曾经住过大房子,但太太无法适应宽敞得多的环境,精神失常。他认为孟买永远不会变得漂亮,它有一些本质上的缺陷,既人缺乏公民意识。印度正在“犯罪化”,办起事来困难重重,因此政党和商界人士只好利用帮派分子来达成目标或提高效率。奈保尔还见了印度教的黑道大哥,收保护费,绑架学生领袖,出让地契等,底线是不能无缘无故杀人。他们不骚扰穷人,喜欢上媒体。

下一位人物是独自来孟买闯荡的祭司婆罗门。每月收入一千卢布,奋斗了六年买了一间不到四十平方的公寓。他善良,活得心平气和。“让别人享受财富吧。我有的是心灵的平静。”一位时运不济曾经辉煌的电影编剧接着登场。他住在靠近散发着腐烂臭味的蔬菜市场公寓的一间屋子的一张床上。他曾经拍出了几部非常卖座的电影,但接下来的四部惨不忍睹。挨饿,打杂,替人捉刀。印度电影只膜拜成功。旁人对于编剧的失败总结是“他太瞧不起同行,树敌太多。”对于行业大人物需求毫无敬意和配合。

达利特是印度的低等人,被传统的上等种姓叫做“不可接触者”,即贱民。达利特黑豹党的创立者是一名诗人。他的妻子是一名畅销书作者,其父亲是知名民谣歌手、共产党员和穆斯林。母亲倒是印度教徒,其阶级仅在婆罗门之下。妻子对于诗人的爱与诗人混乱的社会关系及不平静日子五味杂陈。他们因为理想而结合,因为世俗而冲突。“有一段时期,我们被当作动物看待。现在我们过着人的日子。这一切都归功于安贝卡”;“人的本性也是想要显得有权有势。在印度这种情况更甚,因为在这里权力就是一切。”

一位高官的秘书出场,南印度的婆罗门。早年从事广告业,在印航混过,做过企业部门主管。他住过夹层,差不多是棺材的两三倍大,以付费房客的身份住在不同的家里,自己刊登广告成为市议员秘书。议员不断升迁,他却带着皮箱继续流浪寄宿,直到碰到好心的房东。40岁,他才第一次有了独立的房间睡觉。分类广告带来好运,他在45岁娶了一个39岁婆罗门的妻子,工程师家庭,并有了一个孩子。“我这辈子无法独立于我的雇主而往上升”;“我出道时是秘书,现在仍然是秘书,最后大概还会是秘书。”

两位科学家,领域不同,来自印度不同地区,都有当过宫廷祭司或教士的祖父。他们对于自己的认识,“并不富裕,是捉襟见肘的中产阶级家庭。”婆罗门对独立运动以及伴随独立运动而来的新兴社会理念都有很大的促进,还有对科学的贡献。另外,印度大学体制限制了低种姓在科研中的份量。一位婆罗门阶层有着旧印度遗风的年轻女性,其外祖父小时候穷得就着路灯读书,后来通过自己努力成为高官。她对于神灵的坚信源于母亲信任,而母亲源于外祖母。如此优秀的女性们却最终都被婚姻毁掉。

很多,很多,奈保尔似乎在26年间接触了印度所有的方方面面。当下的印度就是糨糊,没有好过的群体。婆罗门要让出至少一半的学校名额及政府职位给弱势。读到这里我又跳回了第二部,中间似乎遗漏了不少历史背景。等再返回来,头似乎更大了。印度太复杂了,如此多的冲突宗教,印度教里还有种姓。人人似乎都不满意,但是又不肯付出努力。他们没有中国人的勤劳,也没有义无反顾向前冲的勇气和魄力,更难有阶层流动的大趋势。就从宗教和种姓的角度,我是不相信印度会有中国的经济奇迹了。

~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