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女孩》_读书笔记700字
几天前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作者写要将《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和《打工女孩》这两本书结合起来看,才能更好地理解贫穷。正好一个月前看完了前一本,于是找了《打工女孩》来看。这种观察式的写法最最引人入胜,就像大学时第一次看费老的《江村经济》,哎呀,这种和村民同吃同住数月,通过观察与交谈写出的报道真是让人耳目一新。作者并未花太多笔墨来写工厂流水线的辛苦与乏味,但即使篇幅不多,仍可从中窥见一斑,一群又一群十六七岁还未成年的少女们,远离家乡来到东莞的各大工厂,成为“中国制造”的耕耘者,在流水线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作着,未来一片渺茫,但她们中有人找准了方向,不断提高自己,终于脱颖而出,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想起以前去松江的泰晤士小镇,路过工厂区,不时有年轻人拖着行李箱走在宽阔的马路上,不知是离开工厂还是寻找进厂的途径。还有一次周末在浦江镇的工厂外,看到各种餐馆小店,门口垃圾遍地,只觉得这哪里是光鲜亮丽的上海?光线晦暗的大平房里,装有差不多上百家的小摊位,几乎每个摊位旁边的凳子上都摆着一个小电饭锅,一日三餐都靠它解决。有人说如果你天天逛知乎,你会发现大家各个都是月薪过万。只有到这些代工厂门口转一转,和在工厂打工的男孩女孩们聊一聊,翻开这些纪录文学读一读,才会深切地感受到很多人囿于贫困,拼了命地想要挣脱,却摆脱不了。人生并不平等,命运的苦涩之处就在于此,但学习并非无用,教育始终是穷人改变命运的机会。